書接上文:
話說別看韓三品當中影一把手的時候意氣風發的。
其實中文系畢業的他,早年照明工、場記、副導演、導演、編劇都幹過。
如果不是當年被峨影的老廠長看好,調他當副廠長,轉入了行政崗。
說不定如今電影圈就多了一位韓大導演了。
所以在有現實案例的情況之下改編一個劇本,倒是難不倒他。
甚至因為他早年的經歷,使得韓三品要比尋常的編劇更清楚稽核的極限。
故此在寫的時候,反而能更加放開一些。
當然,高飛也沒有完全讓他一個人辛苦。
畢竟周易那麼多編劇,不用白不用。
於是老韓前腳剛走,高飛便派了幾個編劇跟了過去。
最後經過幾番溝通,幾番修改之後,總算是把初稿給整出來了。
相比於陸勇本人的案例,經過周易改編的故事顯然有些差異。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現實生活中陸勇的故事雖然傳奇,但是從人物上來說確實有些單薄。
畢竟掙扎在生死邊緣的他完全沒有時間想別的,一直都是被司法和救命推著走,不是在自救,就是救別人,
而這樣的故事雖然感人,但是卻缺少了起伏。
所以電影的效果出發,韓三品和其他兩位編劇針對故事主角做了適度的改編。
讓男主角有一個幡然醒悟的人性轉變過程。
除此之外,他們也還了解了一些高飛不知道的事情。
比如在陸勇吃了兩年高價特效藥之後,他已經退休的父親為了供他吃藥選擇了再次出去工作,沒想到在一次聯絡業務的途中,車禍身亡。
這曾經讓陸勇甚至有了放棄吃藥的念頭。
因為他覺得自己雖然活著,但是卻將父親的命搭進去了。
幸好,最後他還是抗了過來。
這也是陸勇後來為什麼一直無怨無悔的幫助其他病友的原因之一。
因為他不想讓這樣的事情在其他家庭再上演了。
因此之故,隨著國內買藥的病人越來越多,陸勇也開始主動和和印度製藥廠談判,慢慢壓縮價格。
從2004年的每盒4000塊,到2011年的每盒1000塊,2014年的每盒200塊。
直到他被起訴之前,陸勇都在為自己,為其他病友爭命。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在2014年時購買正版藥一個月的錢,足足夠買仿製藥吃117個月了,也就是將近9年的時間。
一個月的壽命=9年的壽命。
這個等式之所以成立,完全都是陸勇一直努力的成果。
雖然在奇怪的等式裡面,計量單位是【壽命】。
不過話又說回來,創作者對自己作品往往都存在一個濾鏡,不能客觀的判斷。
所以在拿到劇本初稿之後,高飛並沒有按照韓三品等人的意思來。
相反,在看完了劇本之後,高飛請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