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自從去年開始,各大影片網站之間的燒錢大戰越來越激烈。
但是網劇市場其實正處於方興未艾之時,壓根就沒有什麼正規玩家進場,
前幾年倒是曾經有一些網友拍攝的影片在網上大火,但可惜是那些大多都是些零零碎碎的東西。
真正按照影視劇模式講故事的作品,其實也就是《毛騙》了。
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說《毛騙》是網劇鼻祖也不為過。
不過鼻祖歸鼻祖,《毛騙》的缺點卻也是十分明顯的。
那令人無語渣畫質和和演員稚嫩的演技,就曾經勸退了不少網友。
因此某位網友在看完之後,便曾經留言道:
“這是我看過的後期製作最爛,表演最業餘,全劇只靠劇情撐起來的電視劇!”
不得不說,這個評價十分中肯。
當然,這也怪不得劇組。
要知道在拍攝《毛騙》的時候,劇組的一干成員幾乎都來自sjz傳媒大學——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學校。
並且在開拍的時候,劇組的一干主創都還是學生,資金和經驗都嚴重不足。
他們甚至窮到沒錢買專業裝置,也沒錢買打光裝置,甚至沒錢請群演……所以《毛騙》最後能拍出來其實就已經很不錯了。
也正是因為以上種種原因,所以對於周易和廣告商來說,《毛騙》這個例子並沒有多大的借鑑意義。
故此江虹一開始和廣告商接觸的時候十分被動。
一邊是她不想賤賣,而另一邊廣告商也不敢出高價。
於是雙方的交流曾經一度陷入僵局。
最後還是江虹借用電視臺的標準,將點選率和收視率掛鉤,並且開創性的提出用點選率和廣告商對賭。
不對,也不能說是簽訂了什麼對賭協議。
應該說是江虹用她多年的財務經驗,提出了一個比較靈活的廣告贊助方案。
那便是以點選率為標準確定廣告費用。
用她的話來說,如果《靈魂擺渡》上線之後點選率不好,那麼廣告費用就直接按最低檔計算了。
如此一來對於廣告商來說也算是降低了風險不是。
當然,有罰自然也就有獎。
只不過江虹定的最高一檔的費用也不誇張,上限也就是和一部大火的四星聯播電視劇差不多。
對此廣告商們倒也能接受,畢竟他們巴不得看得人越多越好。
要知道電視臺某些位置緊俏的廣告位,他們就算是願意掏錢那也得排隊等著。
……
不得不說,這回江虹確實給網劇開了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