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當高飛決定單獨成立一個網劇部門的時候,要說周易影視上下誰最開心,那必然要屬編劇部無疑了。
要知道他們可是憋了一肚子的點子卻沒法發表。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知道即便把本子寫出來公司也不會拍的,畢竟就算是拍了也沒辦法過審。
不過現在好了,在有了網劇這個“稽核特區”之後,周易的編劇們頓時便好像出籠的二哈一般,玩得那叫一個歡樂。
高飛這邊才剛搭建好行政框架呢,編劇組那邊就迫不及待的拿出了兩個本子找上了他。
說實在的,高飛就沒見過工作這麼積極的員工。
看著他們那一雙雙期盼的眼神,連向來皮厚心黑的高飛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於是當即二話沒說,便開啟檔案看了起來。
只是在看完編劇組精心準備的兩個網劇劇本之後,高飛卻有些牙疼!
因為這兩個厚厚的本子看似說的都是不同的故事,但是在高飛眼裡卻都代表一個意思。
而這個意思濃縮成一個字,那便是——鬼!
……
基於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國內的影視劇向來很少出現鬼。即便有,那也都是在古代。
比如唐仁曾經拍攝過多次的聊齋系列,便是屬於走這種路線的電視劇。
只是當週易的編劇們看完了去年六月在優酷首播的一部小成本網劇《毛騙》之後,頓時就有些蠢蠢欲動了。
因為這部劇相比於傳統電視劇來說,堪稱是十分大膽。
此劇講述的內容,差不多都是當下的社會痛點,基本上都是電視臺不讓播的那些事兒。
甚至都有些都市版俠盜的意思。
要知道擱以前這個概念基本不可能出現都市背景的現代劇中,畢竟如今是人民當家做主了,豈能和前朝相提並論!
你說是吧?(絕無其他意思!)
而看見《毛騙》這種題材都能在網上播放後,周易的編劇組這才會將爪子小心翼翼的探向“都市靈異”這個禁區。
其實有些事情就是這樣。
你越禁什麼,觀眾就越想看什麼,而作者也就越想寫什麼。
比如周易編劇部的那群在稽核邊緣瘋狂踩線的大神,便屬於這類作死的人群。
於是,這才有了《靈魂擺渡》這個本子的誕生。
……
話說《靈魂擺渡》主要講得是在都市的一處角落裡有個叫做“444號便利店”的地方。
據說每晚半夜12點後會鬧鬼,而這裡的夜間值班店員夏冬青,從小就有著一雙陰陽眼,可以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東西”,也就是鬼!
至於便利店的老闆趙吏,則自稱是“靈魂擺渡人”。
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陰陽兩界之間,迎來送往,指引鬼魂們去往應該去的世界。
基於這樣的背景設定,所以這個本子可以說是由一個個都市鬼故事組成。
也就只有便利店老闆趙吏、員工夏冬青,以及顧客王小亞這三個角色才能貫穿整部劇。
不得不說,這樣是故事設計是很聰明的。
因為這相當於將一部長篇電視劇,拆分成一個個短劇。
如此一來無論是在演員檔期,還是在角色選擇上都給了製片方極大的自由。
像那部低成本喜劇《武林外傳》用得就是這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