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
屍魃直言不諱的說起,老方丈也曾在圓寂之前,開解他的心結。
屍魃不爭名利,也放下的名望爭執的私利。
他決心下山,離開寺廟,弘揚佛法渡人……
在那千年前的隋朝,佛法尚未普及。
弘揚佛法,盛行的年代,還得是唐朝。
一來是唐僧取經,將佛經傳揚到了大唐。
所以,在隋朝年間,可沒有唐宋年間,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繁盛畫面。
屍魃傳教,弘揚佛法的時候……佛教尚未興起。
民間也少有信徒。
但這絲毫沒有打壓屍魃傳教的決心。
反而,因為弘揚的路上坎坷多難,磨礪了屍魃的心智。
他生性好強,越是絕望,他越是堅定了自己不屈不撓的決心。
在明見,不只是以禪理渡人…..也會用自己所學的玄門手段,驅邪除魅,守正辟邪。
可人力有盡時…….
屍魃下山的時候,也不過才二十幾歲的年紀。
下山弘揚佛法十年……途徑一名為流沙河的地方。
他度世濟俗,導人向善,受到了流沙河附近村民的愛戴。
也就在那時……相傳,流沙河裡,有怪成精,有水鬼時常探頭,拉過往的人,當做替身。
對此,玄門並不陌生……所謂的水鬼。其實說白了,就是溺水而亡的人。
但民間並不熟知,這些溺水的人,死後魂不歸地府,也不歸城隍。
而是交由河伯暫扣,河伯往往都是修煉有道的水怪成精。
他們收留了水鬼,驅使其成為自己的奴隸……如果想下地府投胎。
就得一命換一命,所以水鬼只能興風作浪,拉人為替身。
聽到這…..
我就納悶了:「難道一個水鬼,都能讓你犯愁?以你當時的修為,難道還對付不了河岸下的冤魂水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