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張鄴便讓人拿來一根竹竿。
他先將竹竿削尖一頭,製成簡易的槍頭形狀,然後又在另一頭綁上一塊重石,增加攻擊力。
他邊做邊解釋道:“看,這樣簡單的改造,竹竿就能發揮出意想不到的威力。我們可以用它進行突刺、橫掃等動作,讓敵人措手不及。”
眾人見狀,紛紛圍攏過來仔細觀察。
白駒異接過竹竿,試著揮舞了幾下,果然感覺到了一種別樣的威力。
他點頭稱讚道:“張將軍真是妙計!這竹竿經過改造後,確實比我們預想的要強大得多。”
白遠也試了一下,感慨道:“沒想到這平凡的竹竿,在我們的手中也能化為利器。張將軍的智慧真是讓人佩服!”
鄉紳和里正們見此情景,也紛紛打消了疑慮。
於是,棟川鎮的百姓們在張鄴等人的帶領下,開始了緊張而有序的準備工作。
青壯年們紛紛上山砍伐竹子,婦女和兒童則幫忙搬運和加工。經過幾天的努力,一支支鋒利的竹槍和一張張精巧的竹弩逐漸成型。
張鄴親自上陣,指導這五千青壯進行訓練。
由於時間緊迫,此次訓練也僅能集中於基礎的部分——前刺、格擋,以及命令的傳達、進攻和撤退的過程。
張鄴心中深知,要想在短期內提升這支臨時組建的軍隊的戰鬥力,必須要有高效的訓練方法和策略。
於是,他想到了前世聽說過的一種三人組隊的打法,並決定將其應用在這裡。
他站在訓練場上,耐心地向眾人講解道:“三人為一組,是我們在戰鬥中的基本單位。
在這個小團隊中,每個人都有明確的職責。
其中一人負責進攻,要勇敢地衝在最前面,用你們的竹槍去刺穿敵人的防線;
一人負責防守,要時刻注意保護好自己和隊友,避免受到敵人的攻擊;
還有一人則負責補刀,當敵人被擊傷或露出破綻時,你們要迅速上前,給予敵人致命一擊。”
說著,張鄴親自示範起來。
他叫來三個青壯年,分別扮演進攻、防守和補刀的角色,然後模擬了一場戰鬥場景。
在演示中,三人配合默契,進攻的青年勇猛衝鋒,防守的青年嚴密守護,補刀的青年則抓住時機,準確地擊中了“敵人”的要害。
看到這樣的演示,眾青壯年們都眼中放光,紛紛躍躍欲試。
他們迅速分成三人一組,開始自行練習起來。
張鄴則在一旁巡視指導,不時地糾正他們的動作和戰術。
完全不用怕自己會不會,他明白一個道理,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作為旁觀者進行指導,反而更顯得有水平。
再者說,在前世的時間,那些游泳冠軍的教練,大多都是旱鴨子。
除了三人組隊的打法,張鄴還安排了負責後勤的人訓練止血和包紮的方法。
他知道,在戰鬥中難免會有傷亡,而及時的止血和包紮往往能夠挽救一個人的生命。
後勤人員們在張鄴的指導下,學習如何用乾淨的布條緊緊綁住傷口,如何找到按壓止血的位置,以及如何迅速地為傷者包紮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