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入宮,要麼是奉詔入宮,要麼是請旨入宮,反正都需要宮符。
就算是成年的皇子皇女,沒有旨意的情況下基本上是不許入宮。沒有宮符等,那叫‘擅闖宮闈’,這就是大罪了。
馬尋自然有宮符,只要朱元璋和馬秀英沒有給收回去,那就是長期有效。
別管馬尋一個人還是帶著老婆,別管他是牽著旺財還是拎著哨棒、刀槍,都可以入宮。
“小弟!”站在城牆上的郭興開心的打招呼,“你直接進去就是,誰不知道你有上位特旨。”
馬尋仰著頭說道,“郭大哥,還是查一查穩妥些,話說你一回來就開始值守了?”
郭興就笑著說道,“歇了幾天,我本就是上位宿衛出身。”
郭興、郭英以及郭德成,都是朱元璋的宿衛,出門打仗守著朱元璋的軍帳,他們在京城的時候就守皇城,這是真正的心腹。
馬尋就笑著說道,“沒事下來說說話唄,正好我想和你說說老十的事情。”
所謂老十就是朱檀,也就是魯王。封王儀式的時候,全程都是馬尋抱著,這也是郭寧妃的兒子,郭興的外甥。
歷史上這個朱檀也很有名,嗑不死藥、修房中術,所以二十歲就薨了,因此諡號是‘魯荒王’,明明是親王,但是他的陵墓有明樓,這就是帝陵的形制。
而且他的陵寢裡出土的九旒冕,也是僅存於世的古代冕服僅存實證。
郭興立刻說道,“那我這就下來。”
馬尋將韁繩遞給劉姝寧,說道,“那你先帶旺財回小院,要是姐不忙的話就去和她說說話。幫我訴苦,就說我躲幾天清淨。”
劉姝寧笑著點頭,對很多事情她現在拿捏的恰到好處。
包括與馬秀英的相處,以及替馬尋去訴苦等,掌握的分寸感非常到位。
郭興下了城樓,看到馬尋就笑著說道,“這不是才出宮沒兩天嗎?這也沒接到旨意,你倒是難得主動入宮。”
馬尋忍不住吐槽說道,“還不是湯大哥,他跟著李相跑去我家裡了。還有唐大哥,也都過去了。”
郭興稍微愣了一下,小聲問道,“小弟,你和李相有仇怨?”
“沒仇怨,就是不大喜歡被他牽扯到朝堂之中。”馬尋直接說道,“唐大哥想要得國公,讓我去說馮勝的壞話。我要是有那本事,就幫你去討國公爵位了。”
郭興立刻尷尬起來,他追隨朱元璋很早,也是心腹、立下了許多大功,按說是可以封國公的。
可是‘不奉主將之命,不守紀律,雖有功勞,未足掩過’,這就決定了他只能是止步於侯爵。
“大嘴這事做的不對,哪能讓你為難。”郭興就忍不住抱怨起來,“我們也和他說了幾回,少和李相牽扯,他就是不聽。”
馬尋吐槽說道,“湯大哥不是不聽,我是覺得只要李相說幾句好話,湯大哥就當真了。”
郭興也是連連點頭,十分鬱悶的說道,“說了也沒用,大嘴遲早是要因為這些事情惹禍上身。”
郭興和李善長的關係也很好,但是隻停留在公事方面,其實沒什麼私交。
至於馬尋和郭家兄弟關係好,那是因為朱元璋、馬秀英都認可郭家。郭寧妃是馬秀英的左膀右臂,朱元璋也喜歡、信任郭家兄弟。
朱元璋草擬的《祖訓錄》,指定的親戚人家裡就有徐達家、湯和家、郭家(郭英)。
至於常家現在沒算,那是因為常婉一旦成為太子妃就行了。而李文忠、沐英以及馬尋,這自然是真正的親戚家。
郭興好奇問道,“小弟,剛說到我家老十,是怎麼回事?”
“我看那孩子也挺可愛、伶俐,長大點跟著我讀書?”馬尋就說道,“你到時候去和寧妃說說,讓老十跟著我學醫、學術數,我就是這麼教秦王幾個。”
郭興喜出望外的說道,“那是最好了,外甥就該跟著舅舅學本事!”
馬尋自然不是朱檀的親舅舅,可是朱檀這些皇子們名義上的嫡母是馬秀英,那就要叫馬尋一聲‘舅舅’。
馬尋有沒有真才實學不一定很重要,而是他願意將朱檀當做‘親侄子’來教,這就是朱檀比起其他一些庶子的優勢所在了。
更何況即使不少人吐槽馬尋不務正業,可是也沒幾個人真的認為他一無是處,他還是有些真本事在身,只是和淮西的這批武將不一樣,他不擅長打仗。
郭興隨即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那個,我家景儀也算是弓馬嫻熟、性子也溫和。小弟帶著常茂練武的時候,也教教景儀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