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現在還是比較荒僻的軍事重鎮,大運河在山東段開始幾乎就已經淤廢。而通惠河這邊更是成了小水渠,天津現在還只是海津鎮。
如今的很多事情和馬尋印象中似乎對不上,不過想想看也正常。
現在的黃河奪淮入海,在持續不斷的變道,現在的黃河有東、南兩條‘支流’,南流入渦、潁為主,以東流入泗河。
天災人禍、滄海桑田,有些看似是手拿把掐、非常有信心的認知,可是親眼看一看之後就覺得自己的一些認知成為了笑話。
看到馬尋回來,不只是朱元璋無語,徐達等人也都無語。
這一天天的忙忙碌碌,大家心裡也明白他做的那些事情有必要,可是同樣也覺得不符合他的身份。這是要打算當個文官了,還是個很難有政績的文官。
還真的是無欲則剛,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等到馬尋洗好手來到軍帳,朱元璋開口,“知道中書省什麼情形了嗎?”
看到馬尋搖頭,朱元璋有些諷刺的說道,“想要給你權力、讓你管事,你什麼都不管。不想給楊憲太大權力,他什麼都想要做。”
馬尋也關心起來了,“標兒在京城,楊憲能起什麼風浪?”
“你那外甥做的好啊,自稱年少不懂事,讓楊憲去管中書省。”朱元璋嘲笑著說道,“楊憲最初還問兩句,現在直接不問你外甥了,大事小事獨斷專行。”
這就沒辦法了,這可能是朱元璋、朱標在釣魚執法,可是楊憲做的那些事情,也確實是在作死了。
沒有李善長那麼大的威望和能力,可是楊憲現在在鬥倒了汪廣洋之後更是肆無忌憚。
現在不只是想要獨掌中書省了,這是想要將太子架空,要是繼續發展下去,是不是想要將皇帝也架空,直接大權在握呢?
馬尋也跟著說道,“反正我和那人也沒交情,他倒是想要當丞相。這麼做的話,我看丞相遲早也是沒有的事。”
朱元璋有些意外的看向馬尋,這又是一些‘離經叛道’了。
因為歷朝歷代都是有丞相,這就是標準的配置,雖然朱元璋有心直接廢黜丞相制度,可是現在也就是在心裡想一想而已。
不要說楊憲、胡惟庸了,就算是李善長等人也不會覺得皇帝廢丞相制度,因為這是在歷史上沒有先例的事情。
朱元璋忍不住再次提醒說道,“這話別傳出去,傳出去了給你自己惹麻煩。”
馬尋自然連連點頭,他也清楚這些話肯定不能再外面去說,要不然影響實在太大。
有些事情就是需要循序漸進,朱元璋想要廢黜丞相制度,那也需要一個過程。
雖然官職名稱不同,但是自秦至明朝的一千六百餘年間,丞相的設定斷斷續續,這就是大家公認的輔佐皇帝總理百政的官員、是百官之長。
要說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實際上也就是對丞相的描述。
上天欲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
不管是現在讓楊憲在中書省大權獨攬、獨斷專行,或者是以後可能讓胡惟庸看似權傾一世,這都是朱元璋刻意的放縱。
兵權一直牢牢的在掌控之中,朝堂上下也都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中,就算是所謂的權臣等在朱元璋手裡也是翻不出什麼風浪。
等到朱元璋回京的時候,就是楊憲被誅的時候。等到時機成熟了,胡惟庸就會隨著丞相制度一起消失了。
不過馬尋還是有些詫異,“姐夫,不是說楊憲是你親信嗎?”
“親信就靠的住了?”朱元璋反問說道,“自起兵以來,多少人給權柄矇蔽了?現在不要說是權傾朝野了,就是有些人當了個小官就忘乎所以。”
馬尋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反駁,因為朱元璋說的這些是非常在理。
有些人最初是有著赤子之心,或者是謹慎、清廉,但是慢慢的就變了。
有些人一開始仁善、寬厚,有著同理心,但是當嚐到了權力和地位的滋味後,立刻就變了個人,甚至比起當初自己厭惡的那些人做事做的更惡!
楊憲現在的做法看似是讓人意外,可是也正常,這都已經膨脹的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
看向馬尋,朱元璋笑著說道,“這一次回去要準備大封功臣,怕是也要開始殺一些人了。”
楊憲這樣的作死算是死有餘辜,可是一些開國功勳也別覺得冤枉。洪武早期被殺的一些功臣大部分都是死有餘辜,為這些人叫屈就沒必要了。
馬尋仔細想了想說道,“我知道一些驕兵悍將更加囂張跋扈,那我是不是得躲遠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