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總的辦公室出來之後,陳小嵩馬上就找到了出版部的人,剛好後天就是下期雜誌的出版日,所以他得拿著老總的指令讓出版部的人把原來已經定好的封面跟頭版內容換下去,並且讓美工找好方天鷲的照片,他自己則去完善這篇採訪稿。
文稿這塊陳小嵩沒有找編輯部裡的任何一個同事,甚至沒讓他們知道自己得了這麼一個新聞,免得橫生枝節,影響他的升職大計。
下期雜誌的出版在後天,但為了留下印刷時間,陳小嵩就得趕在今天之內把內容弄好交給出版部。也多虧了他得到老總的支援,否則要在這麼短時間內更改刊登內容,出版部絕不會答應。
於是這天晚上,陳小嵩留在了雜誌社加班。
到晚上九點多的時候,整個編輯部就只有陳小嵩這邊的檯燈還亮著,他連晚飯都還沒吃,但整個人都仍舊亢奮不已,一點飢餓感都沒有。
花了三個多小時,前後更改了六次,這篇長達千字的報道文章終於出來了。
最後一遍審閱自己的傑作,陳小嵩十分滿意。
《方天鷲索要鉅款!對罹患絕症的親兄弟乘人之危!》
這就是陳小嵩的文章標題,足夠奪人眼球。而且在文中,他也以極強的偏向性控訴方天鷲鐵石心腸,為了拿到兩千萬元的財產,不惜對年幼的親兄弟見死不救,把方天鷲寫成一個見利忘義的奸惡之徒。
陳小嵩做了幾年的編輯,筆鋒早就磨得犀利非常,再加上長期在媒體圈裡打滾,他清楚怎樣下筆才能挑起讀者的情緒。
小心的把這文章儲存起來,陳小嵩一邊將其列印成稿一邊暗喜。這篇文章還只是第一步,接下來他會對毛東暉進行詳細的專訪,還有那份威力巨大的協議書影印件,陳小嵩都會一一公佈出來。
他要把這次針對方天鷲的報道像連載一樣,一步一步把影響力發揮到最大。他甚至預見到方天鷲在這第一篇報道出版後會馬上發表宣告做出否認,然後陳小嵩再把那經過律師見證的協議書公佈出來,狠狠打方天鷲的臉。
一想到這陳小嵩就興奮非常,從方天鷲出道這麼久以來,就只有他打別人的臉,如果陳小嵩能成為第一個公開打臉方天鷲的人,那該多威風啊。
把稿子發給出版部的郵箱之後,陳小嵩又上網去找方天鷲的照片,物色一些合適的用來充當報道的插圖。
想要找方天鷲的照片,最快捷的地方自然就是方天鷲的貼吧了。那裡聚集著方天鷲的歌迷、粉絲或者其他對他有興趣的人,經常會有網友在貼吧裡上傳方天鷲的照片。
就在陳小嵩進入方天鷲吧時,卻意外發現這貼吧裡出現了好幾個回覆量超高的貼子,其標題赫然寫著《方天鷲索要兩千萬才肯施救同父異母之弟》!
驟然看到這標題,陳小嵩的心臟狠狠跳了一下。
他迫不及待的點選進去,就發現這是個網名叫“一日喪命散”的人發的貼子。
在貼子裡面,“一日喪命散”很詳細的訴說了方天鷲應生父要求跟同父異母之弟進行了骨髓配對之後,提出了讓生父給予他兩千萬元,才肯移植骨髓給這個弟弟。
陳小嵩是越看越心驚,因為這貼子裡說的事實跟他剛剛所寫的內容很相似,但兩者間最大的區別在於這“一日喪命散”的貼子裡並沒有摻雜任何個人情緒,而是以中正客觀的筆觸來寫這篇文章。
只談事實,不講觀點。
陳小嵩還記得這是自己以前在大學進修新聞學時,導師說過的新聞報道的基本要求。
但是,不要說力求博得大眾關注的娛樂新聞,就算是時政新聞,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需要而被灌注不同的情感傾向。
關於方天鷲的這個新聞明明就是個勁爆噱頭,但是這個“一日喪命散”,偏偏用嚴謹中略帶保守的文字來敘述,最大程度的避免讀者在閱讀時被作者的個人情緒引導。
雖然這事情本身還是會難以避免的引起大家的討論和爭議,但這貼子的文章讓大眾有了一個相對比較客觀的印象,這至少讓方天鷲不會被一邊倒的聲討指責。
最讓陳小嵩震怒的是,這文章怎麼會趕在自己之前釋出出來的?這“一日喪命散”到底是何方神聖?
毛東暉明明答應了自己,會讓自己這邊對事件進行獨家報道的,難道是她反悔,把這訊息告訴了其他的記者?
可是也沒道理啊,如果是其他記者知道了這訊息,作為媒體圈裡的人,應該懂得把這訊息換成最大利益啊,就這麼發在貼吧裡算什麼?賠本賣吆喝嗎?
一邊忍著強烈的情緒波動,陳小嵩一邊瀏覽著貼子下面的回覆。
因為這貼子裡的內容太讓人震驚,所以網友在下邊的回覆也是熱鬧非凡:
“方天鷲會做這樣的事?我才不信呢?樓主造謠無疑!”
“就是,方天鷲至於為了兩千萬就背上這種罪名嗎?而且這麼私密的事情,樓主是怎麼知道的?”
“不明白你們為什麼馬上就說不相信,剛剛孫慕東的事你們忘記了嗎?之前有誰想到那傢伙這麼暴力啊?這些明星很多都是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你們一味相信他們在公眾面前的形象,才是天真得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