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內工商部門對公司的相關資料也有保密措施,一般情況下需要該公司的負責人簽章確認才能查閱,可終究不怎麼嚴格,只要有足夠的能量,要找到這些資訊還是可能的。
龍國鋒就是這樣擁有龐大能量的人,如果讓他發現宙光部落格、小鳥音樂、買買網還有天成文化都是同一系的公司,那他對天成文化的忌憚就會大大加強。
如果龍國鋒真要把這些資訊公之於眾,雖然不至於對方天鷲造成太大的衝擊,但終究也會讓他以後的佈局造成些許妨礙。
“現在將宙光改成離岸公司的事情已經進行得差不多了,就算真被龍國鋒挖出來也沒什麼關係。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借買買網把俞姐的《風的季節》打出去,有了這第一步,就能為其他唱片公司豎起榜樣了。”
對於方天鷲的話,方乙成也很同意。
《風的季節》在買買書店上的銷量不需要太驚人,只要證明網上發行這條路是可行的,那國內其他唱片公司以及歌手工作室,就會被吸引過來。
因為相比於三大巨頭把持的傳統發行市場,買買書店的銷售成本要低廉很多,收取的費用也比三大巨頭低,對這些唱片公司和歌手來說有著強大的吸引力。
而且,鑑於傳統發行市場被三大巨頭掌握,三大巨頭在華語樂壇裡的作風也比較霸道,很多中小公司或者不在他們旗下的歌手,都得看他們的臉色行事。
網購這種消費模式要真正流行起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有了網上發行之後,三大巨頭的優勢就大大減少了,不說三大巨頭會被市場淘汰,至少不會再像以前那樣為所欲為。
“舅舅,嶺南這邊的發行,你都談好了吧?”方天鷲對方乙成問道。
“當然,我們之前在嶺南、桂海這邊的發行業務一直沒有放下,就是為了今天準備的。”方乙成自信的道。
雖然有了買買網這條新的道路,但方天鷲他們對傳統的發行市場也沒有放棄,尤其嶺南、桂海這些粵語使用地區,對俞雲舒這張《風的季節》可是熱情如潮。
而方乙成早在乙成唱片那會就苦心經營這些地區的發行渠道,在乙成唱片該組成天成文化之後,這些業務也沒有放下,人脈和關係一直都維持著。
其他地方的發行渠道被三大巨頭嚴密封堵,當下《風的季節》的上市就分兩條路走,一邊是買買網,另一邊就是三大巨頭堵不死的嶺南、桂海以及香江地區。
《風的季節》裡十首新歌都已經先後登陸小鳥音樂和各大粵語電臺了,得到的反響也非常好。
俞雲舒在其他地區的歌迷雖然對她推出純粵語的專輯有些失望,但有賴於這張唱片的高質量以及粵語歌曲獨特的魅力,那些不懂粵語的歌迷也挺喜歡的,使得俞雲舒的人氣不減反增。
接下來,俞雲舒就開正式開展宣傳了,重點就放在嶺南、桂海還有香江這幾個地方,至於其他的地方,就挑選幾個一線城市作為推廣重心。
“本來還得過些時間,等這些新歌的口碑再發酵一下的,誰料那個劉群光這麼嘴欠。”方乙成很不滿的道。
方天鷲也無聲點了下頭,對劉群光這舉動,他也很不爽。
按照他們之前定下的宣傳策略,是隻把歌曲放出去,讓大家對其生出好奇心,從而增加宣傳噱頭。到時候等歌曲的口碑發酵到一定程度了,俞雲舒再出來,就能達到既定的宣傳效果了。
那些粵語電臺,雖然都知道歌曲是天成文化拿過去的,不過雙方都溝通好了,對歌手及詞曲創作者的資訊,電臺都不會公佈出去。
但是這飢餓營銷的策略進行得好好的,劉群光卻中途殺了出來。娛樂新聞的媒體本身對這個隱藏身份的歌手自然多有猜測,為了增加新聞性,在採訪明星藝人的時候都會順便問一下,也讓採訪多謝話題。
劉群光卻好,一句話就戳穿了天成文化跟俞雲舒。
很多人都知道,劉群光所在的“月光少年”,其賣得火火紅紅的專輯《青春紀念冊》就是天成文化製作的,最受歡迎的那幾首歌也是方天鷲寫的,彼此之間是十分良好的合作關係。
所以劉群光知道天成文化以及俞雲舒的發片計劃是很合邏輯的,他這話說出來的可信度就非常高了。
不出公眾的意料,天成文化和俞雲舒在後來都沒有否認,還順勢把其他新歌都放出來了。
只是這樣一來,天成文化原來制定的宣傳計劃,效果就被打了些折扣。
劉群光那時候洩露口風的舉動看似無意,可方天鷲、方乙成都覺得這傢伙只是裝模作樣,分明就是要打亂天成文化的步伐,算得上居心叵測。
方天鷲很清楚,劉群光這人不甚穩重,行事待人有時候十分輕浮。當初被吳青屏送過來天成文化接受聲樂訓練的時候,就曾經因為冼光的嚴格而諸多不滿,被方天鷲當著其他人的面斥責了一番。
及後劉群光雖然表面上改正了,可心底下對方天鷲卻是恨上了。在大紅之後,方天鷲估計劉群光被這風頭迷了眼,心理上膨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