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局勢還真是動盪啊……”
在結束了一天的課程之後,李昊回到寢室的第一時間就開啟了電腦。
然後他就看到了網站彈出的,各種有關於區域性戰爭、國際大事的新聞和分析。
特別是最近幾天,哪怕就是普通人都能夠感受到那股風雨欲來的勢頭。
“這應該都是河伯那邊的後續影響吧?”
如此小聲的嘀咕了一句,對這些並不感興趣的李昊迅速關閉了彈窗,轉而搜尋起了與自身相關的各種文獻和論文。
自從下定決心要研究九歌神話之後,李昊就向學校方面申請了對楚文化遺址的研究課題。
得益於李昊在校期間的優異表現,他的這份申請很快就被一位考古系的教授給挑選了出來。
這原本是連研究生都不可能有的待遇。
可架不住李昊所表現出的天賦實在太過出眾,很難讓人忽略他的存在。
要知道,文博類專業本就是一個涉獵廣泛、細分眾多的領域。
從最基礎的歷史課程——中國古代通史、中國近代通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近現代史。
到稍微專業一點的基礎課程——博物館學概論、文物學概論、文物保護基礎、歷史文選、考古學概論、古文字學、博物館社會教育、中國陶瓷史、青銅器鑑定、中國工藝美術史、文化人類學、民俗學。
再到具體細分領域的技能課程——文物攝影、考古繪圖、文物修復、場館講解、陶瓷鑑定、藝術品拍賣、博物館陳列設計、博物館藏品管理。
從基礎到專業,從大致概況到具體領域,很少有人真的能夠精通整個考古專業。
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進入細分領域,才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
偏偏這個常識在李昊的身上並不成立。
他不僅在各個領域、各個專業的課程上都表現優異,甚至還學會了一些課程之外的特殊技能。
就比如說給文物進行3D建模,精通各種地質勘探工具的使用,甚至身體素質在一眾學生中也是一等一的。
在這種情況下,幾乎每一位教授都不介意讓自己的團隊多一個可以兼職“牛馬”的新生。
事實上,李昊這次的申請這麼容易被透過,正是因為那位教授下個星期的研究專案中缺少這麼一個牛馬角色。
“是考古工地的挖掘專案嗎?”
並沒有花多長時間,李昊就搜尋到了那位教授下個星期的研究課題。
那是一處因為城市基建而開工的工地,卻意外在地下發現了唐朝時期的古遺址。
儘管在最初的勘測後,已經確定那個古遺址在明清時期就已經被盜過了。
可是為了以防萬一,考古研究所那邊還是決定進行一次搶救性的挖掘,保護那些可能存在的唐朝古遺物。
於是,這項任務經過幾番波折和輾轉,最終來到了那位教授的手中。
類似的搶救性挖掘,在這座城市其實並不罕見。
毫不誇張地說一句,在這座城市開工的工地,要是開工當天沒有挖出類似的古遺址、古遺物,那才是一件值得驚訝的事情。
那位教授之所以願意接手這個專案,一方面固然是出於自身的職業精神,而另一方面也是想要培養一下自己的學生。
“看上去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難度……”
輕輕的摸了一下下巴,李昊很快就轉移了自己的注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