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拙是第四代骸民中的異類。
在骨林的出生階段,古拙就表現出了對於矽基物質的非凡吸收能力。
別的四代骸民對於養分的吸收率大概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古拙卻表現出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吸收率。
這直接導致古拙的體型遠遠超出了正常的四代骸民。
哪怕就是那些特化了自身結構的大型骸民個體,在體型方面也遠不如古拙。
最關鍵的是,古拙那龐大的體型並沒有影響它的靈活性,而是同步的與日俱增。
眾所周知,往往越是體型龐大的生物,其速度和反應力就越是遲鈍。
這是生命進化的最基礎規則,也是物理世界對於大型個體的限制。
只有少數如鳴蛇那般,在體內長出了數個近似於副腦一樣的複雜神經節點的生物,才能夠在擁有龐大體型的同時還能夠擁有超強的神經反射能力。
饒是如此,相較於一般的小型生物,鳴蛇的神經反射能力還是有些反應遲鈍的。
在這種情況下,古拙的存在卻打破了這種限制。
愈發龐大的體型,並沒有成為拖慢古拙速度和反應力的絆腳石。
恰恰相反,相較於其它笨拙的同期骸民,古拙的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異。
尤其是在進入學院學習之後,古拙甚至不需要用血肉殖裝生成人造大腦,都能夠跟上其它骸民們的課程。
於是,就和所有願意偏愛好學生的老師一樣,古拙在學校的那段生涯成為了它最忙碌、也是最充實的一段人生。
沒有哪位老師不喜歡古拙,對於古拙的各種問題也傾囊相授。
順理成章的,古拙成為了那一屆最出色的新生骸民。
無論是在體型、力量、學識、亦或是求知精神方面,古拙都遠遠超出了正常的四代骸民。
關於這一點,古拙也是在正式進入山海文明後才意識到的。
要知道,就算是在感情最淡薄的骸民群體中,也是有著嫉妒和仇恨一類負面情緒的。
過於出色的古拙在加入山海文明之後,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排擠。
得虧山海文明本就是由各種複雜的、差異化巨大的不同種族構成的文明,對於異類的接受度極高。
與外界格格不入的古拙,這才不至於成為真正的異類。
不過,就算沒有被山海之民視為真正的異類,可古拙那龐大的體型也讓它註定不可能融入城市圈的生活。
只有少數如同鳴蛇那般同樣體型龐大的種族建造的城市,才能夠容納古拙的日常生活。
因此古拙在經歷了最初的試煉後,最終選擇成為了一名“開拓者”。
“開拓者”在山海文明中並非一個固定的職業。
這是一個行走於文明前線的特殊群體,一個致力於為更多山海之民撐起一片天的先行者。
探索史前遺蹟的探索隊……
進行航空航天實驗的測試員……
深入地底開發地下空間的工程師……
以及那些前往其它世界進行闖蕩的冒險家……
它們在山海文明的內部被統稱為“開拓者”,是在替整個文明探索前路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