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旬又被稱為魔波旬、魔羅。
祂誕生於印度神系最鼎盛的時候,曾親眼見證三相神的無上威嚴。
那時候的波旬還只是一隻惡鬼,是剛剛成為神祇的不起眼存在。
在當時的印度神系中,波旬最大的戰績就是因慾念背刺了自己的主神,自此墮入地獄道沉淪。
這在印度神系中並不算什麼大事,甚至不值得被當做傳說故事記載下來。
直至三相神寂滅、梵天夢醒。
偌大的印度神系土崩瓦解,化作了無數支離破碎的小神系。
野心勃勃的波旬趁機帶領自己麾下的八十億眾,佔據了欲界的第六天,以惡者、殺者之名成為了諸天萬界赫赫有名的魔神。
可以說,這個時期的波旬已經從無名小卒變成了頗有威名。
然而真正令波旬揚名的,是祂在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時現身阻攔,試圖引誘釋迦牟尼墮落。
當時的佛祖·釋迦牟尼於菩提樹下悟道,打算以“眾生平等、萬物皆佛”的理念重新統合支離破碎的印度神系。
要知道,印度神系可是一個等級十分嚴苛的神系。
生而是上等神明就永遠是上等神明,生而是下等牲畜就永遠是下等牲畜。
一切的因果業力在前世就已經被註定了,想要擺脫這一切就只能積累善果等待下一世的轉生。
但是,釋迦牟尼提出的理念卻否定了印度神系的基石。
這對於所有試圖重組印度神系的野心家來說,都是絕對不可容忍的原罪。
於是,在釋迦牟尼成道的關鍵時刻,不甘心對方擺脫自己控制的波旬決定親自下場。
當祂親率八十億眾惡鬼降臨人間之時,沒人可以直面這位第六天魔主的威嚴。
帝釋天本人帶著戰螺,躲到了世界的邊緣……
龍王顧不上龍女舞者,回到深海龍宮……
迦樓羅煽動翅膀,藏在了九霄雲外……
唯有釋迦牟尼端坐於菩提樹下,無視那天災惡兆的威脅。
因為,當時的釋迦牟尼距離成為至高神只有一步之遙。
火雨、流星、隕石、地震、海嘯、瘟疫、死亡等等天災人禍,都已經無法影響祂的心境。
就算是整個世界崩滅,釋迦牟尼也能夠像梵天一樣,動念之間便將其復原。
在這種情況下,波旬和祂的魔子魔孫們根本就無法傷到釋迦牟尼分毫,更不用說阻止其成道了。
萬般無奈之下,波旬派出了自己的三個女兒,試圖以慾念與妖媚之法破壞釋迦牟尼的道行。
象徵著“貪慾”的羅伽變出了無數的金銀、硨磲、瑪瑙、琉璃,以世間無盡的財富激發釋迦摩尼的貪念。
象徵著“樂欲”的羅蒂幻化出無數的樂器、美食、宮殿,以人性中最原始的慾望影響釋迦牟尼的心境。
象徵著“愛慾”的特利悉那則化身成無數年輕漂亮的美女、天妃,以生物原初的本能去動搖釋迦牟尼的理性。
結果可想而知,釋迦牟尼始終紋絲不動、穩如泰山。
直至釋迦牟尼悟到成功,意識到不妙的波旬這才不得不選擇離開,並且在臨行前放下一番狠話。
——末法時,吾子吾孫為僧,披你的袈裟,壞你的佛法,有僧之名,行魔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