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皮影、書法……這些都已經被納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了。
而這檔節目,就是一檔華夏傳統文化普及類節目,意在對華夏傳統文化的普及、傳承以及弘揚!
《大國工匠》目前已經完成了9項傳統文化藝術的錄製,而最後一項傳統文化的錄製,將完全顛覆前面9項,也將完成華夏綜藝節目史上的‘第一次’!
由於某些原因,在這檔節目第一次剛剛策劃、拍攝的時候,曾經有電視臺接觸過我們,想要買走這檔節目的電視播放版權。
很遺憾,我們和電視臺之間並沒有達成合作協議,現在我們面向全國的電視臺以及影片網站,發出招標公告:
2019年1月6日,《大國工匠》將在京華夏月工作室公開招標,請有意向的電視臺或者影片網站及時聯絡我們,以獲得投標資格。
招標資格確認,將持續到2019年11月1日凌晨。
特此公告。
夏月工作室,2018年12月26日!”
同樣的,來自各大明星藝人以及公司、集團的轉發,像是旋風一樣,席捲了整個鮮浪微博。
《大國工匠》,這是一檔新綜藝?
網友們看到這條微博之後懵了!
最近夏月工作室的大動作還真是一個接一個,就像是那款口香糖一樣,根本停不下來!
“《大國工匠》,既然是宣傳華夏傳統文化技藝,為什麼要用‘工匠’這個詞呢?”
“說得對啊,我也很不理解,工匠不是說的那些手藝人嗎?傳統文化也是手藝?”
“咱們華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傳承下來的技藝都被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了,他們也能算工匠吧……”
對於網友們來說,一檔綜藝節目是不是足夠吸引人,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他們糾結的,是這檔節目名字上‘工匠’的用詞!
不應該是那些有手藝的人,比如說木匠、鐵匠、染匠……甚至廚師才算是工匠嗎?
怎麼看劉子夏微博裡透露出來的意思,泥塑、皮影、書法……什麼的傳承人,都能算工匠?
就在網友們疑惑不已的時候,有華夏作家協會副主.席華春生給出瞭解釋:
“我看網上很多朋友都對《大國工匠》的命名充滿了質疑,特此出來說一下個人見解。
工匠,指的是專注於某一領域,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人。
說白了就是有工藝專長的匠人,在咱們當代被成為大師傅、技術員。
在咱們華夏浩瀚如煙的文化歷程中,傳承下不知道多少的傳統工藝,有憑物品來表現的,當然也就有依靠匠人自身來表現的。
就像是戲曲一樣,正所謂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戲曲演員們專注在戲曲這一領域,一練就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一輩子。
畢竟,誰的‘功’不練,都會有生疏的時候、遺忘的時候,他們幾十年如一日地在堅持,為的就是傳承和弘揚戲曲藝術。
你能說這些戲曲藝術傳承人,不是匠人嗎?
而且我個人覺得,夏月工作室這檔信綜藝節目裡的‘工匠’,指的不只是匠人,還有‘工匠精神’:
敬業、精益、專注、創新!
匠者,能工也,畢一生之力,專一技之長!
這才是匠人,才是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