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誠絲毫不在意,輕鬆地道:“打可恨之人,即使背一個處分那又如何?”
戚芸盯著方誌誠的臉,仔細看了許久,沉吟道:“上次徐家橋事件,便是鄧洪國從中搗鬼,隨後在常務會上又多次故意與你作對,你與他素有嫌隙,不過動手畢竟是下下之舉,會影響你個人的形象。為這麼一個無賴之人,犯不著這麼做!”
方誌誠搖了搖頭,笑著說道:“戚縣長,打他一頓,看上去是不理智的,但引起的反響,卻不一樣。”
戚芸微微一怔,疑惑道:“你是希望把事情鬧大?”
方誌誠點點頭,說出真正原因,“雖說現在東臺官場現在已經走出孫偉銘一人堂時代,但孫偉銘依舊控制著常委會,如果不打破現在格局,很難有進一步的發展。”
戚芸將方誌誠的話咀嚼一番,疑惑道:“你是在為你進入常委會蓄勢?”
方誌誠不置可否地一笑,道:“這把火我提前點燃,或許比之後點燃要好!”
戚芸再望向方誌誠時,眼中露出複雜之色,因為方誌誠考慮問題,要比自己複雜很多,不過,她大概讀出了箇中原因。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方誌誠即將進入常委會,後期為鞏固其地位,勢必要做出一系列手段,才能讓眾人信服。然而,方誌誠藉著自己即將進入常委會,提前爆發,踩著鄧洪國的臉上位,這顯然比後面進入常委會能爭取到更多的氣勢。
方誌誠若是真考慮得如此深遠,那麼城府也太深了一點。
看上去不成熟地打了鄧洪國,其實是虛掩一槍,為自己進入常委會蓄勢,這種謀劃能力並非一般人能瞧出玄虛。
方誌誠試圖想要給自己進入常委會作鋪墊,同時以一個有熱血、有激情的年輕常委形象,而鄧洪國無疑變成了他的墊腳石。
戚芸吐了一口氣,嘴角終於露出笑意,道:“沒想到還可以這麼考慮問題,這麼一看,你今天將鄧洪國一頓,不僅是宣洩心中的憤懣,而且還意味深長,給你平添不少好處?”
方誌誠擺了擺手,低聲道:“這才是第一步而已,後面必須要小心的運作,才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戚芸會意一笑,“其餘諸事還不簡單?政府大院向來人多口雜,只需要少許放個風聲,便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所謂的風聲,無疑是要將鄧洪國的一些卑劣行為誇大,隨後方誌誠的行為便能讓人理解。
方誌誠當著孫偉銘的面,痛打了鄧洪國一頓的訊息,不脛而走,整個東臺縣官場都為方誌誠大膽的行為感到震怒,隨後傳出各種版本的謠言,其一,方誌誠性格暴躁,年輕氣盛,與鄧洪國一言不合,大打出手,不夠沉穩與成熟;其二,鄧洪國太過囂張跋扈,對方誌誠步步緊逼,用言辭挑釁,方誌誠氣急之下,才會失去理智,做出這種犯忌諱的事情;其三,孫偉銘從中挑撥,讓鄧洪國與方誌誠鷸蚌相爭,而他作為漁翁得利……
無論哪種謠言,方誌誠無疑最為理虧,畢竟他動手打人理虧。
不過,也有知道內幕訊息的,說鄧洪國之所以被打,是因為狐假虎威,在孫偉銘的面前逼著方誌誠關於匯金商業廣場的開業一事簽訂軍令狀。方誌誠寫下軍令狀之後,鄧洪國還不依不饒,還對此事潑冷水。鄧洪國就是想讓方誌誠打自己,如此才能讓方誌誠無法進入常委會。
因此,也有人認為,方誌誠這種做法才夠爺們,才符合年輕官員的血性。
方誌誠那幾拳,拳拳到肉,鄧洪國被打得臉腫了半邊,方誌誠拂袖離開,孫偉銘讓秘書將鄧洪國送往醫院,診治結果下來,倒也沒什麼內傷,只是鄧洪國暫時沒臉見人,出院之後整日帶著一副墨鏡。
耐人尋味的是,方誌誠沒有受到組織部的調查,他如同沒事人一般,正常上下班,絲毫沒有因為此事而感到有負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