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區變化真的很大,各地的景點都開發出來了,尤其半嶺村的巖坑景區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泡黃紙原料的石炭坑沒有了,除了保護下來供遊人們欣賞的幾座搗紙漲水車還能告訴人們,這裡曾是做冪紙的地方外,就沒有其他痕跡了。村民們的房前屋後移植了大量梨樹,梨花盛開時,“放眼疑似白雲落,風來忽見梨花雨。”遠遠望去,山溪野徑漫山花海綿延起伏,似團團雲絮漫卷輕飄,在天光雲影的映襯下,宛如仙景,每年梨花開放時節,吸引了大量攝影愛好者光臨,成為網紅景點。
老書記看到東方鍵,驚喜地喊道:“東方鍵,是你呀。”
東方鍵上前握著老書記的手說:“老書記,您好,您好,單位組織秋遊,他們都是我的同事。”
“好,既然是你的同事們,這景區的門票全免。”老書記揮手說。
“老書記,我們這次秋遊是全包給旅行社,門票都在內的,不用免。”東方鍵接著問:“老書記,目前村民的收入如何?”
“巖坑景區開發後,效益非常好,解決了許多村民的就業問題,每家至少安排一人到景區上班,除了工資收入外,每家都有投資分紅,比以前好許多嘍。小鍵,你是我村的大功臣哪。”老書記感激地說。
“功臣不敢當,只要沒有誤了大家,就放心了。”
“來,來,我陪你們進景區。”老書記自告奮勇地說。
“我們有導遊,老書記,您如有事,不必相陪。”
“哎,你來了,我得全程陪同。”
導遊買好門票,大家一齊進入景區,導遊說:“給大家一個半小時時間,請大家準時返回停車場,我們還要趕回寧江鎮吃中餐。”
“這景區一個半小時哪夠啊?”老書記對東方鍵說。
“跟著旅行團出遊都是走馬觀花式的,沒辦法。”
“你等梨花盛開的時候過來,住在我家中,好好遊景區。”老書記邀請。
小魯、小何一聽,小魯急著問:“老書記,我和小何是東方組長的戰友,您邀請我們嗎?”
“只要你們跟小鍵過來,我都會一視同仁。”
這兩小子真會討便宜,東方鍵說:“我什麼時候虧待了你們?”
“沒有,沒有。”小魯、小何連聲說。
巖坑景區現有富山雲海、裂谷尋寶、古壁修篁、石亭錦帆、山崩地裂、洞府雙龜、天坪餐秀、雙巖湧泉八大分景區。
由於時間不允許,大家只能參觀裂谷尋寶、山崩地裂等最著名的景點,大家沿著雙坑往上走,坑底的路越來越窄,有的算不上是路,靠自己爬石而上,突然聽到轟鳴聲音,抬頭一看是一瀑布衝入深潭發出的,瀑布不高但急,潭兩邊石壁很陡,人們就在靠潭岸架一鐵橋,橋面用竹子鋪的,年長月久已腐爛,大家象當年紅軍渡瀘定橋一樣,扶著鐵架小心翼翼過橋。帶著小孩的同事則困難起來,小孩子們不敢單獨走動,只好由大人們揹著,吩咐孩子們一定要抓緊大人的肩膀,不然會掉到深潭中,過了橋還心有餘悸。兩邊山腳越來越窄,迎面有一簇野菊花,長在路中的巨石旁,可能是水分多開得特鮮豔,我們就坐在石上拍了幾張照片,稍作休息又往上走,又有一小橋,同樣難走。兩邊山漸漸變成了懸崖絕壁,有水從兩邊崖上落下,崖上長著幾叢淡紫色的野花,可望而不可接,聽老書記說這野花一般都喜歡長在懸崖上,不知叫什麼名?壁上有土的地方長著龍鬚草和匿竹,地面越來越滑,大家手腳並用小心地爬著,頭上傳來陳陣悶雷聲,抬頭看天空好象不是要下雨,心裡一喜可能有大瀑布,不到五十米轉過巖壁一看,果然有一瀑布從懸崖奔瀉下來,那氣勢洶洶攝人心魄,瀑布足有五、六十米落差,飛濺起來的水滴因速度太快迅速化為水霧上升到空中,周圍崖上的松樹若隱若現,孩子們有些害怕,停止了喧譁,大人們也想迅速離開,見左側崖上有一竹梯可供人攀登,試了試竹梯的牢度,才一前一後將孩子們送上懸崖,崖上有路同老路相連,從上面看瀑布又是一番不同情景,翻滾而上的水霧將崖下的景色都蓋住了,在陽光的照耀下形成七彩的光芒。
走過懸崖,地勢逐漸緩和,道路沿山溝而上,谷底呈圓弧狀,被流水沖刷得光滑如鏡,整條溪象一滑滑梯,溪水象一位小姑娘在玩耍,慢慢滑下直止懸崖,沿途山上盡是松樹和雜木,間或生長著一叢叢淡竹,植物隨著山高起變化,越向上毛竹越多,到達一小村時,我們就走在竹海里,很小看得到其他植物了。因海拔上升,整個小山村被毛竹包圍著,氣候比較冷,我們走得汗流浹背,而村民們卻在自家門前生起火,團團圍著取暖,那份悠閒自然的生活足以叫城裡人羨慕不已。村後有一山叫磨石坑,象一架展開的屏風,上邊鑲嵌著鬱鬱蔥蔥的樹木,立在竹海邊,那石幔跟雁蕩山的方巖相媲美,因不熟悉山體情況,又帶著孩子,只能站在村上遙望而已。
離開小村,從公路沿石級往下走500米,就到了蝙蝠洞,蝙蝠洞也稱巖孔,這裡就是裂谷尋寶、山崩地裂景區。洞頂上有兩個入口,一個入口由兩塊巨組成,只容一人透過,穿過入口,還有一扇柴門,向前走十米有一竹梯懸空直通洞底,洞身很窄只夠一人扶梯而下,洞裡雖有電燈,但看不真切,探頭一看看不見底,象《西遊記》裡的無底洞,孩子們根本不敢下去,就決定從洞底進去,繞了一大圈來到洞底,原來洞是一巨石自裂而成,四周都是毛竹,值得稱奇的是有兩株毛竹竟從一裂縫隙彎彎曲曲生長而出,彷彿是她們把巨石擠裂似的,洞口很小,要彎著腰才能進去,進了洞沿石級上,洞深太約二百米,比較乾燥乾淨,洞壁光滑,在洞底同樣望不到洞項,洞盡頭時看見竹梯,好多人攀梯上,帶著孩子的只能從原路返回。
規定時間到了,導遊說:“觀看其他景點都是需要時間節點,這個季節來其他景點沒有什麼可看的,我們抓緊回去。”
導遊想要忽悠遊客總能找到理由的,大家爬得也累了就聽從導遊的建議往回走。回到村口停車場,東方鍵說:“老書記,上午麻煩您了,讓您陪著辛苦。”
“呃,你這麼說就見外了吧,按我們說定的,下次你們一準過來。”還是老書記體格健朗,這一趟下來,他氣不喘心不跳,勝似閒庭信步。
“好,一言為定,再見!”東方鍵告別上車。
“再見。”
旅遊車開出村口,直到看不見了,老書記才慢慢踱回村裡。村民們問:“那個東方鍵走啦?”
“嗯。”老書記點頭。
“您為什麼不留他吃飯哪?”一村民問。。
“人家都安排好了,回鎮上吃飯,我叫他下一次過來,我們好好招待他。”
“對咯。”村民們紛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