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主任,你們冶水辦共幾人啊?”
“一共五個人,大多是兼職的。”這種情況,東方鍵知道,鄉鎮嘛,事多人少,不是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嘛。”
“劉主任,你們冶水工作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我們鄉原先有許多羊毛衫廠和服裝廠,工業汙水冶理壓力很大,這次多虧市區兩級動真格了,這些汙染型企業都搬遷了,壓力驟減。由於我鄉的地理特證,河道眾多,村民大多是臨江居住,加上以前房子建設時沒有考慮到汙水排放這一塊,生活汙水直排到江裡,生活垃圾直接扔到江裡的現象時有發生,雖然透過這幾年冶理,情況有所好轉,但不能杜絕。迫切需要上級安排資金,進行小區改造,開展廁所革命,儘快扭轉冶水工作被動的局面。”
看來四個鄉鎮的實際情況各不相同,需求也不一樣,不能搞一刀切,得因地制宜。
兩人正說話間,發現一個婦女提著一袋垃圾準備隨手扔進江裡,劉燕追上前制止她:“不能將垃圾扔到江裡,那邊有垃圾箱。”
原來是一個大娘,大娘說:“小劉姑娘,你管多啦,這垃圾扔到江裡隨江水沖走了,省得搬運。”
“大娘,下游就是長湖水庫,那是我市市民的大水缸,大家都把垃圾扔到水庫裡,市民們還如何喝水庫裡的水呀。”劉燕勸說她。
“我們又不喝水庫裡的水,你管他們哩,況且,垃圾早被魚兒吃了,還能到水庫裡去?”大娘不以為然地說。
“大娘,您這麼說就不對了,如果每個人都象您這樣將垃圾扔到江裡,遲早有一天水庫變成了垃圾場,我們不能幹這種損人利己的事,您說對嗎?”東方鍵忍不住說。
大娘意識到自己理虧,就將垃圾扔到垃圾箱裡,白了他們一眼,嘴裡嘀咕著說:“管得真多。”悻悻不快地走了。
“每天都會碰到這種事?”東方鍵問。
劉燕聳聳肩說:“還不是都這樣,唉,有時想想不想幹了,可一想到全市這麼多的人要喝長湖水庫裡的水,又感到自己肩上責任重大,這事總得有人幹吧,又堅持下去了。”
“劉主任,真的不容易。”
“大家都不容易,工作必須做下去。”劉燕甩甩頭說,彷彿將不愉快統統甩開。
“聽說你記了十五本RB,能否給我看看?”
“可以呀,都在辦公室裡,我們去辦公室看。”劉燕豪爽地說。。
回到辦公室,劉燕將十五本日記從鐵皮櫃裡拿出來遞給東方鍵,日記中記錄了她三年來冶水工作中的點點滴滴,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方法,這些資料太寶貴啦,十五本日記不可能一下子看完,東方鍵說:“劉主任能不能把日記借給我?我回去好好拜讀。”
“可以,但你必須完璧歸趙。”劉燕笑著說,她笑起來臉上一對酒渦,真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