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現在最忙的,是對竇建德、魏刀兒、宋金剛三部的收編。
具體的收編措施,主要是兩個對待、兩個辦法。
所謂“兩個對待”,一是竇部怎麼收編,一是魏、宋兩部怎麼收編。所謂“兩個辦法”,一是對帶到貴鄉的竇部俘虜怎麼收編,一是對竇、魏、宋三部留在原地的部隊怎麼收編。
“兩個對待方面”,對竇部的收編,原則上採取大舉沙汰、留其精銳、打亂重編的政策;對魏、宋兩部的收編,則較為優待,採取保留其原有編制的政策。
“兩個辦法”方面,對帶到貴鄉的竇部俘虜,因他們多是竇部的精銳,故“沙汰”的可以少些,沙汰後,依照李善道此前既定之策,擇其佼佼者編入漢軍各營,餘者另編成營,重任王伏寶等為將;對竇、魏、宋三部在原地的部隊,魏、宋兩部不必多說,他倆的部隊都在原地,便調部分精銳編入漢軍的野戰主力,其餘以原編制留守,竇部則在沙汰、收編後,分批調至清河、魏郡等地駐守,其本駐之地,改由劉黑闥、李文相等所部接管,確保地方安定。
整個的收編,貴鄉竇部的收編,由薛世雄、高曦等負責;竇、魏、宋三部在原地的收編分由劉黑闥等就近負責,李善道遣了王湛德等人,去做劉黑闥等收編這塊兒的副手。
重點是對竇部的收編,對竇部不但要“收”,還要“編”。
魏刀兒、宋金剛兩部,事實上是以“收”為主,他們兩部原由的建制,都沒怎麼改動,只是李善道給了他兩人各一個部曲上限的名額,允魏刀兒部上限兩萬戰兵,宋金剛部上限萬人;以及,凡其兩部隊率以上的軍吏,悉上花名冊,李善道給予彼等正式的任命。
卻魏刀兒部現有之餘部,也就是一兩萬人,宋金剛部的戰兵亦只萬人上下,等於說這一次的“收編”,單就魏刀兒、宋金剛兩部言之,既未削弱他們的實力,也未剝奪他們的兵權,還有他們的現佔據的地盤,亦仍為他們所據,僅僅是形式上的納入漢軍體系而已。
這一套收編措施,很符合當下的實際情況。
魏刀兒、宋金剛是主動從附的,同時他兩人實力有限,難以對漢軍構成威脅,便對他兩部優待寬鬆,以示羅藝等河北、包括山東等地的各方割據勢力,讓他們知道李善道的寬厚;而竇建德在冀北的聲望,遠非魏刀兒、宋金剛可比,他又是戰敗之軍,因對其部進行嚴格收編。
一寬、一緊,皆是合宜。
竇、魏、宋三部在原地兵馬的收編諸務,劉黑闥等幾乎每日都有軍報遞呈,詳細稟報當天的收編進展。貴鄉之竇部兩萬多俘虜的收編,薛世雄、高曦等亦每日上報收編的情形,確保收編工作有序進行,有時,比如昨天下午,李善道有空閒的時候,他也會親去視察。
不說魏、宋兩部,竇部總計需要收編的兵馬,俘虜加上其在原地的各部,只稱得上其部主力的就四五萬眾。這麼多的兵馬,即便竇建德已降,收編起來,也頗有難度。
貴鄉的俘虜收編還好一些,因為一則,竇建德、王伏寶等等俱在這裡,二則,他們是新敗之軍,剛被打得服帖,三則,貴鄉有足夠的漢軍駐紮,能震懾住他們,使其大多可以老實聽命,接受收編。竇部在樂壽等地的兵馬,情形就複雜很多。
前幾日劉黑闥等的軍報上稟中,接連提及到了幾次竇部兵馬的騷動,不少軍將對收編懷有抵抗、懼怕的心理,甚至有原是賊寇頭領、後從竇建德的竇部軍將,不願改駐別地,索性帶著部曲逃走,再度為賊的現象,但在劉黑闥、王湛德等的嚴密控制下,倒是沒有發生大的亂子。
……
到的堂上,劉黑闥等昨日的軍報上稟,已被王宣德等呈在案頭。
李善道細細審閱,先將數道軍報悉數看罷,繼而拈起邊上的另一道上書,是于志寧所呈的關於安撫冀北諸郡士民的情狀彙報。
和劉黑闥等相類,于志寧也是每一兩日,就有一道上書呈到。比之軍事上的收編,于志寧在民事上的安撫任務,雖然不存在可能的“被收編部隊譁變”危險,卻於繁重上更為勝之。他親在河間郡的樂壽坐鎮,侯友懷、柳燮、盛志、劉林甫等分在各郡進行具體的安撫。
劉黑闥等、于志寧的奏稟,李善道一一看過,神色略有放鬆,抿了口茶湯,笑與堂中在坐的魏徵等說道:“竇部沒有再出亂子,司馬、友懷等的撫民進行的頗是順利。玄成,按此進度下去,估計再有半個月,冀北諸郡,即可大致平定。”問道,“招賢館、拜將臺昨日何如?”
招賢館、拜將臺招攬文武賢士的事宜,是魏徵所主持,盧承道為其副手。
盧承道也在堂中,趕忙搶先回答,說道:“敢稟大王,昨日計有士人四名,應召招賢館,臣親試其才學,悉堪用之,已給文書,令赴吏曹,由吏曹再試其政能。吏曹明日當就會有結果向大王覆命。至於拜將臺,昨日應募者十餘,經臣等篩選,射術出眾、有勇力堪用者,四五人,也都已將其名轉與兵曹,待兵曹稽核後,一兩日內應也就會奏稟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