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彪兵馬所打將旗,正是遼西太守鄧暠旗幟。
羅藝留在了盧龍城外,指揮部隊繼續攻城,伏擊兵馬由高開道率領。
高開道待其進入伏擊圈,下達軍令,伏兵四起,他親率甲騎衝殺。鄧暠措手不及,陣腳大亂。激戰不到半個時辰,鄧暠部已潰不成軍。但見高開道馳馬耀武,一杆長槊,所向無敵,來回貫穿了鄧暠部三四次。鄧部數千將士,傷亡近半。鄧暠見機不妙,只得引餘眾突圍而走。
雖被鄧暠走掉,鄧暠的將旗被高開道的部將奪得。
就驅趕著俘虜,成串的鄧軍戰死將士的人頭被掛在竹竿上,血水沿著道路流淌,染紅了泥土,舉著鄧暠的將旗,高開道引伏兵還回盧龍城下,令之繞城,示與城中守卒看知。
卻這守城,靠的就是一股氣,也就是所謂的“士氣”。
試想一下,己軍被優勢的敵人圍困在城中,便猶如籠中困獸,不像攻城一方進退自如,誰個守卒不會感受到巨大的壓力?誰會不怕,城破之後,自己逃也無路,會落個什麼下場?故而士氣,對於守城一方來說,是重中之重。士氣一洩,城就難守了。
盧龍守卒,本就壓力很大,鄧暠援兵如能得至城下尚好,於今竟是落敗!
眼望著鄧暠的將旗、成串的人頭、數百上千的鄧部俘虜被押解著繞城示眾,又見數千的鐵馬奔騰如雷,唿哨聲尖利刺耳,塵土飛揚,黑槊如林,威風凜凜,頓時間,城內守卒見狀,士氣大挫,而攻城的羅藝、高開道部部曲士氣大振,愈發勇猛,攻勢愈發猛烈。
李景提劍,領親兵督戰,大呼“盡忠報國,就在今日”不止,雖竭力鼓舞,終難挽頹勢。
攻到下午時分,晉文衍等引率甲士,登上了城頭;盧龍的南城門亦被撞裂,轟然洞開。守卒再難支撐,四散奔逃。盧龍城遂下。李景被羅藝生擒,凜然痛罵,羅藝將之殺了。
羅、高兩部兵士蜂擁入城,奪財爭物,姦淫擄掠,居民驚恐,哭聲震天。羅藝、高開道不加制止,由兵士肆意妄為。城中一片狼藉,入夜後,煙火四起,慘狀令人不忍卒睹。
城中堆積如山的軍械等物,盡被羅藝、高開道得之,庫房中的糧秣、財貨亦被洗劫一空。
軍械、糧秣太多,只搬運出城,就費了兩三天的時間。羅藝、高開道心情大快,就地分贓。為借高開道之力,抵禦將來可能會有的李善道之遣兵來攻,羅藝大方地將半數軍械、糧秣分給了高開道。隨軍帶的輜重車不夠用,兩人下令強徵居民與周邊鄉里的百姓、逐水草而居的胡牧為勞役,男丁不夠,婦人、老弱也被徵入,肩扛手抬,令分運還涿郡薊縣、漁陽郡無終。
各留下了千餘兵馬,共同駐守盧龍城,其餘部曲從羅藝、高開道凱旋。
西行二百來裡,入漁陽郡界。
在這裡,羅藝與高開道就要分道揚鑣了,高開道要改而西北而上,往無終方向,羅藝接著西行,再行個百十里,就是涿郡地界。兩軍暫駐,休整了一日。羅藝與高開道痛飲半宿。次日兩軍待要別時,忽數騎從西邊飛馳而來,繫留守薊縣的羅藝部將所遣,見到羅藝,倉皇稟報:“劉黑闥親統兵萬餘,過固安,已至薊縣;宋金剛兵出上谷,連下涿縣、良鄉,亦已至薊縣!”
羅藝只疑聽錯,劈手抓住稟報之人,驚道:“甚麼?”
“將軍,劉黑闥、宋金剛兩路進兵,合計兩萬餘眾,已至薊縣!”
羅藝臉色驟變,目瞪口呆,稍頃無有言語,聽得高開道在旁也是吃驚的“甚麼,甚麼”之驚問,他還過神來,緩緩坐倒胡坐,喃喃自語,說道:“怎會來攻俺?來得還這般快?”
明明在貴鄉時,打聽的清楚,李善道有意與李淵結盟,共同對付李密,那在這種情況下,李善道他豈不是應該不會輕易再對涿郡用兵?退一步說,就算他因怒興兵,也不至於如此迅速!
滿打滿算,自己與高開道從出兵,到攻下盧龍,前後只用了十幾天。十幾天而已,常理計之,李善道頂多是才得訊息,或他的動作再快,至多也就是剛給劉黑闥、宋金剛下了進戰之令。卻怎劉黑闥、宋金剛兵馬已到薊縣?他兩人難道調兵遣將、籌措糧秣,都不用時間的麼?
種種疑問,如潮水般湧上羅藝心頭。
卻他不知,李善道下步的真實戰略意圖,其實是在河東。既已要攻略河東,涿郡作為出兵的後方之一,且是最重要的後方,李善道焉會不慎重對待?此外加上羅藝誣陷李景的過往作為,委實缺乏忠義,故而李善道早密令劉黑闥、宋金剛暗備,羅藝降後,如恭敬從令,便就罷了,若敢有異心,——給了劉黑闥“便宜從事”的權力,即可迅速出兵,以免涿郡等地有失。
羅藝深吸一口氣,強壓驚懼,轉頭看向高開道,說道:“高兄,此事非同小可,你我須得速速商議對策。俺之愚見,薊縣一失,兄之漁陽孤木難支,當前之計,兄不若與俺共救薊縣?”
高開道問報訊之人,說道:“確定是劉黑闥、宋金剛兩部,兵馬兩萬餘?”
報訊之人答道:“回稟將軍,正是。劉黑闥領軍萬餘,宋金剛部近萬,總計兩萬餘眾。”與羅藝說道,“將軍,城中守卒才只兩千,劉、宋兩部是我守卒十倍,末將等出城,來向將軍稟報時,劉、宋兩部已經抵至薊縣。想來現下,當是已對薊縣進行圍攻。請將軍趕緊回援!”
羅藝說道:“高兄,你我合兵,兩萬上下,足能與劉黑闥、宋金剛一戰。若回援及時,薊縣不失,北地局面尚能穩住;若分兵,則各自勢弱,難擋強敵。事不宜遲,兄何意,請速斷之!”
要非羅藝邀請,高開道盡管亦是桀悍之士,一則自知比之李善道,他的實力太弱,二則他此前已數攻盧龍,而因兵少,且其部多騎之故,俱被李景擊退,他絕對是不會來打盧龍的。
可沒想到,羅藝言之鑿鑿的“李善道意在李密,絕不會北來攻我等”,卻成了眼前這番局面。
攻破盧龍,分得了大批軍械、糧秣,擄掠到了大量財貨、丁壯婦人的喜悅尚存,危機已迫在眉睫!高開道看看羅藝,看看報訊之人,他是怎樣想的,羅藝瞧不出來,唯見他琢磨了會兒,點頭應允,說道:“羅兄所言甚是。唯你我合力,幽、燕才能穩住!好,俺便與兄共援薊縣。”
卻這羅藝與高開道,原非盟友,此聯兵攻打盧龍,無非因利而合,高開道這一“琢磨”,登就搞得羅藝有點不上不下,為確保高開道並無二心,羅藝勉強笑道:“高兄,劉、宋兵馬才兩萬餘,你我聯兵,不難將之擊退。漢王時下意在李密,俺敢向你保證,只要你我將劉、宋擊退,我幽燕之形勢必就可穩!你我如今同舟,自當共濟,願與兄共據幽燕,待成霸業!”
“幽燕之地,本就是你我的!憑甚讓與漢王?之前降從,是勢不如人,迫不得已。現在盧龍已下,李景身死,你我在幽燕已無心腹之患,又得了盧龍儲積的軍械、糧秣,稍做徵募,你我兩人部曲,何止十萬之眾?羅兄,你放寬了心,俺老高非背信棄義之人,定與兄同舟共濟!”
羅藝大喜,緊緊地握住高開道的手,說道:“擊退劉、宋,得保幽燕之後,願與兄共分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