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元道的主意再是已定,作主的是李善道。
況且李善道不讓他獨自還鄉,去行他提出之策,也是為他的人身安全考慮。
高元道遂便只得起身行禮,感動地說道:“昔蕭王推赤心入人腹中,僕尚疑,世間果有此等主耶?今明公愛臣、惜臣,勝於昔日蕭王矣!僕乃信,世間真有如此仁義之明主!”
李善道哈哈大笑,開了句玩笑,說道:“元道,我以國士視卿,卿卻勿以拍馬屁為報。”
知李善道此乃調笑之言,雖說不怎好笑,高元道、于志寧俱是陪笑。
綜合了于志寧、高元道兩人的建策,這件事具體怎麼辦,就此定下。
李善道當天便選了使者,令攜重金珍寶,北上往招王薄、盧祖尚,無須多言。
……
卻不妨話到此處,多說一句。
高元道已不是第一個以劉秀來比李善道的人了,而事實上,李善道自稱“漢公”,其中隱含的一層緣由,就正是因為劉秀。河北,是劉秀的發家之地。李善道自稱的這個“漢公”,既是類比為楚義帝報仇的劉邦,同時,也是類比以河北發家而成就帝業的劉秀!
——自類比劉邦,把翟讓推舉到楚義帝的高度,擴充套件開來講,則又有打壓李密、不承認李密是洛口諸部義軍之主的意味。楚義帝是誰?是反秦的共主。將翟讓比作楚義帝,李密就成什麼了?殺楚義帝的是項羽,李善道現又自稱“漢公”,李密自然也就成項羽之流了。
將翟讓比成楚義帝,有點牽強,但也不是說不過去。畢竟大家都知,李密是靠著瓦崗才能再起的兵,也是翟讓主動讓賢,願意主動擁戴他,他才能成為洛口諸部義軍之主的。這也就是說,翟讓要不讓位擁他,他還真難成為洛口諸部義軍之主。這麼說的話,大略也能說得過去。
而又在此兩個類比以外,李善道之自稱“漢公”,若往深裡追究,還有一層深意。
隋之前,五胡亂華、北朝歷代,北方中原已是數百年羶腥。
故隋肇建前後,楊堅、楊廣相繼地都施行了一些“化胡復華”的政策。
比如楊堅在隋肇建之前,掌握了北周朝政後,就令將北周賜給漢人大臣、府兵將領等的鮮卑胡姓,全都改回了漢姓,——恢復府兵將領漢姓的這一舉措,實際上影響到的不僅是少數的府兵將領,還包括了將領部下的府兵,北周的府兵制類同部落兵制,各個軍府主將的姓氏,就是本軍府府兵的姓氏;又禁胡語、胡俗,以至曾下詔書,禁“胡”字,等等。
楊廣曾在江南待了十年,喜好江南的文化,能說一口吳儂軟語,到他繼位後,他大力擢用江南士人,在“化胡復華”方面,他搞的政令政措不多,因為需要做的,楊堅都做得差不多了,但在文化的全面復興等方面,他卻是透過對江南士人等的擢用,潛移默化,也做出了成績。
李善道自稱“漢公”的再又一層深意,即其內亦有繼承隋肇建以來,對華夏文化大力復興之此舉的一個隱含之意。這些,也都無須多言。
……
遣往招王薄、盧祖尚的使者走後兩日。
河內郡內外的形勢,已經穩定下來。
駐在河陽外城的張仁則部,只有萬人兵馬,對河內構不成威脅;又接探報,聞知李密已經將他的注意重點,重新轉回到了王世充等部隋軍處,在開始謀劃對王世充等部隋軍的進攻。
李善道乃於這日,將還回貴鄉的計劃,提上了日程。
一道急報,自弘農縣,經澠池縣,送至到了河內縣郡府。
且將在還師貴鄉前,需要處理的軍務、政務等,暫放到一邊,李善道開啟此道急報觀之。
看罷,大喜。
必是為急於向李善道報捷之故,這是第一道急報,只有一行字:“屈突通已降,陝縣已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