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徐蓋、徐蘭置下的宅院,位處在貴鄉縣城裡,緊鄰郡府的一個裡坊中。
這裡本來是貴鄉一戶大姓的家宅。
郡府裡出來,行不多遠,便至此裡。
裡坊門口,有一火兵卒站崗。這一火兵卒卻非是李善道派去的,乃徐蓋父女來時,隨行帶的護衛中計程車兵。徐世績撥了精卒步騎五百,專做徐蓋父女來貴鄉的路上護衛。這五百護衛,另外安置在了城中兵營駐下,徐蓋父女不出城時,每日各有一隊兵輪換前來聽候差遣。
火長與李善道相識,也是衛南縣人。
見著李善道來到,這火人忙一邊令本火的兵士讓開路,一邊上來向李善道見禮。
“喲,成三郎?你怎麼在這人?哦,是了,你跟著徐公一起來的。”儘管李善道現下的地位與這位“成三郎”早已是雲泥之別,但李善道毫無拿大的架子,從馬上下來,笑吟吟說道。
成三郎恭謹行禮,說道:“是。回大將軍的話,小人等奉大郎之令,今已撥與徐公為親兵。”
李善道點了他兩點,笑道:“你小子,好福分啊!徐公最為寬仁,跟了徐公,少不了你好處!”
“可不是麼!徐公待小人等沒的說,寬厚仁義。本來小人等該是每天都來站值,聽候徐公使喚,徐公特別恩令,令小人等無須每天都來,只每天輪換來一隊即可。”
李善道點點頭,往裡中看了眼,問道:“徐公在麼?”
“在的,在的。”
守里門的兵士已經讓開了道路,李善道卻不騎馬進裡,將韁繩給了成三郎,說道:“有勞三郎,把我這馬栓個地方。我入裡去拜見徐公。早應來拜見了,我今天才剛回城。”
“小人等已經聽說,大將軍下去巡縣了。”
李善道邁步往裡中坐,經過成三郎身邊時,順手拍了拍他,笑道:“等有暇時吧,喊你喝酒!”
恭恭敬敬地行著禮,目送李善道在魏徵等的簇擁下,步行進了裡中,成三郎直起身子,感慨地搖了搖頭,說道:“早年在縣裡時,俺就瞧出來了,縣裡恁多的甚麼‘大俠’、‘好漢’,要說最了不得的,還得數是徐大郎和李二郎!於今怎樣?老子這雙眼,看人毒得很,一點沒錯!”
早有他火的兵士擁上來,七嘴八舌,問他怎會認識李善道。
李善道人雖在河北,他的名頭,現卻已是很響亮於徐世績、翟讓等部的軍中。之前打張須陀、打劉長恭時的戰績不提,只論他到河北後所打的半日攻得黎陽倉、一夜殲滅薛世雄部三萬兵馬、一舉擒獲河北最有名的郡將楊善會等等諸戰,不論哪一個掂出來,那都是充滿傳奇色彩。
成三郎吊足了部曲們的胃口,才矜持地與他們講說他與李善道早年在縣中時的一些交往。
其實,他和李善道早前也不算熟,點頭之交。可到了他而下的嘴中,倆人卻竟如多年故交!
這些,且也不必多說。
只說進到裡中,就算是之前沒有來過徐蓋父女住的這個宅子,抬頭只需一望,也就能找到了。一則,他父女住的這宅子,在裡中最大,門頭最闊氣;二則,也只有這個宅子門外,或坐或立的,和裡坊門口相同,亦有些跨刀、持矛的兵士站崗值守,——其內甚至還有披甲之士。
徐世績撥給徐蓋父女的這五百親兵,火長以上軍吏,全都是衛南縣人。
宅門值崗的這些兵士的頭領,即是今日輪值的此隊兵士的隊正。
這隊正遠遠地就迎接上來。
李善道與他更是認得了,是徐蓋的一個遠房子侄。
敘話數句,這隊正前頭引路,到了宅門前,親手把門開啟,恭送李善道等入宅。
宅門兩邊,李善道等卻見得,分列了兩個兩層戟架,各置有木製畫戟五柄,那畫戟色為赤,畫獸頭,幡下垂旒,帶末系綴銅鈴。這些戟,叫做“門戟”,是三品以上高官經過申請、稽核、製作、下賜等程式後,可在自家的住宅門前置列的。置有門戟的住宅大門,因又別名“戟門”,或“畫戟門”。這十支門戟,倒非徐蓋自所帶來,是這處住宅門外本來就有之的。
這處住宅的原先主人,正是隋的一位三品官員。
不過在貴鄉縣城被李善道得到之前,這個官員留在家裡的家眷就從貴鄉逃走了。
逃得很匆忙,門戟大,不易攜帶,就被留下來了,沒被他們帶走。
列戟制度,始於周代,到入北朝,此制復興。徐蓋的父親、祖父分曾出仕南齊、北魏,皆官至郡守,依照品級,是不能列戟的,但徐蓋見過門外列戟的貴人家宅,那個時候,他就挺羨慕,覺得很威風。如下,他的兒子徐世績已官居李密“魏公政權”的“右武侯大將軍”,正三品的官職,可以列戟了,故在瞧見這戶住宅外留下的門戟後,他也就沒讓把這些門戟撤下。
在鄉里時,徐蓋的確仗義疏財,絕非守財奴,但不把錢財當回事,卻不代表亦能不把“權貴”當回事,真要一個人可以同時做到“富、貴於我如浮雲”,那可就真的是隱士一流了。
得了門卒進稟,徐蓋已從後宅出來,來到前院。
李善道入進門內,正碰上徐蓋、徐蘭剛到前院院中,趕忙叉手為禮,說道:“徐公、徐娘子,公與娘子已到縣多日,善道今卻才來拜謁,迎駕來遲,怠慢有罪,敢請公與娘子見責!”
“說甚麼呢!俺知你下縣去了。公務是正經事,你便再晚來幾日,俺也不罪。”徐蓋很親熱,呵呵笑著,幾步上前,扶起了李善道,退後半步,上下打量,笑道,“黑了,瘦了!”
李善道笑道:“徐公,善道也想白點、胖點,唯是到河北以今,幾乎沒有歇的日子!就拿這次下到各縣巡視來說吧,前前後後,十來天,不說風餐露宿,亦跋涉兼程!聞得公與娘子到縣那日,善道還在臨黃縣,緊趕慢趕,直到今天下午,才剛還回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