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二,中州炎黃古歷的開陽節,預示著新的一年從這一天開始,天賜陽氣,地發生機。
和旦日的喜慶不同,開陽節是操持百業謀生的凡人,祭告天地,祈求財源廣進,五穀豐登的日子。
指著田地出產過活的,以兩丈一尺二寸的紅菱纏裹農具,取自家田地裡的熟土,拌以染成五色的粟、豆、麻、麥、稻,置於小鼎,焚香禱告。
指著買賣生意持家的,以兩丈一尺二寸的紅菱纏裹算盤。刻有車馬圖形的石斗方,內建金、銀兩色四方瑞錢,依舊是焚香禱告,以求財源。
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的祈福規制,但是最後都不外乎焚香禱告,以敬天地。所以中州星在二月十二這一天的正午時分,凡人聚居的城、鎮、邑、村,在煙霧繚繞,香氣襲人中,都有著虔誠、肅穆的氣氛。
青林鎮也不外如此,一大早下河區的居民都早早起來做著祈福的準備,河前街的所有商鋪也都早早就開了門,鎮裡的住戶,家裡缺油少鹽,少碳無薪的人家也有很多人早早就進了鋪子,因為正午之前,河前街的所有鋪面都會關門。
葉不凡也是早早就醒來,將頭臉收拾的乾乾淨淨,身上的衣服抻的也是整整齊齊。他抬頭看看天邊泛出的光亮,恍恍惚惚的想要喊聲妻子把精鐵的釺子拿來擦洗個乾淨,張了張嘴後,頹然的後退了兩步,扶著院裡的大樹,慢慢的坐在了渠井的青條石上。
對普通人來說,什麼事情大得過,身上有衣,碗裡有飯?
所以開陽節對普通人來說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
往年這日子,家裡都會做上三碟三碗,蒸上六個福餅,每個餅上還會點上紅點,不僅寓意六六大順,正午祈福禱告後,還是一頓年節裡才有的豐盛吃食。
兒子總是一早就在身上裹著丈長的紅菱滿屋亂跑,妻子總是仔細將精鐵的釺子擦得閃閃發亮。正午時分,一家虔誠的敬天祈福後,圍著小桌,開始吃“福宴”,那福餅蒸的蓬鬆,羊肉燉的軟爛,吃在嘴裡舒坦,落到肚裡溫暖。
兒子總會為了多吃羊肉,一會爹,一會孃的喊得殷勤,聽著讓人無比開心。妻子只有在這一天才會身穿紅裙,臉上用些胭脂水粉,忙忙碌碌的半天后,熱熱鬧鬧的吃著“福食”,臉上禁不住潮潮潤潤的,看著像畫裡的仙子一樣美。
現在呢?妻子孩子不知所蹤,自己也成為了一個修士。
修士是不過開陽節的。
哪有修士會痴傻的弄些香燭貢品,祭告看不見的天地神靈,祈求自己五穀豐登,財源廣進。
金銀只是俗物,修士還能吃不飽飯?
沒有虔誠和敬畏,開陽節在修士的眼裡只是尋常的一天。
葉不凡感覺一早躍然的心情,突然如同嚼著蜂蠟一般,變得索然無味。
更要命的是那些美好的回憶,又像是一把刀,將心魂一霎間切得支離破碎。
他心慌氣短的看了看天色,站起來後,逃一樣的竄進了小屋,緊緊的掩上了木門。
他很怕看到今天正午的太陽,也很怕聞到今天滿街香燭的氣味。
幽暗的小屋裡散發著一股淡淡的腥味。葉不凡沒有點亮油燈,身子盤坐在牆角,心安的聞了聞小屋地面上散發出的淡淡腥味後,思緒剛剛往月餘前稍稍延續,他就呼吸沉重,身上起了微微的戰慄。
葉不凡心裡掙扎了片刻,還是決定想下去,以不堪回首的數月修煉經歷,來度過這漫長的一天,同時想要看一看,是不是如自己的預感一樣,能夠觸到凝神的契機。
在中州星,煉氣期的功法之所以並不繁雜,原因就是修煉的目的就是凝神和鍛體,至於煉氣,不過是凝神和鍛體圓滿後,在衝擊築基境界前,將丹田內的靈力壓縮到極限。
葉不凡手裡,有一篇修真界正統的煉氣期功法,既有師門出處,又是萬年傳承,他在修煉《七死七生訣》之前,曾經無數次的通篇詳讀,雖然沒有改變冒險的想法,倒也有了些見識和想法。
正統的煉氣期功法,重凝神,輕鍛體,其實也不能說是輕鍛體,因為功法中,經脈的擴充也是重中之重。
因為經脈是靈氣進入丹田靈鼎,化為靈力的通道,也是靈力運轉周身,變化萬千的途徑。所以正統的功法,所謂的鍛體,就是經脈的擴充。
至於身體的其他部位,隨著靈力運轉全身,慢慢溫養下,身體早晚也會變得溫潤卻強橫。就算這個過程有些長遠,但是隨著丹田靈鼎內靈力的增加,已經可以將靈力外放,凝結護體。
但是不管靈力增加多少,想要外放護體,還是結成殺敵的術法五行,。。。。。都要用更加凝練的意識操控,所以凝神又是另一個重中之重。
《七死七生訣》首先奇怪之處就是重鍛體,輕凝神。鍛體也不是正統功法中所指的擴充經脈,而是真正要將身體煉至,皮韌、肉彈、筋軟、骨堅、血沸、脈寬。
再奇怪的地方就是,煉氣期的修為,如果不靠靈力護體,就算達到了《七死七生訣》鍛體的要求。葉不凡曾經試過,身體的強悍程度也抵不過手裡銳利的短劍。
那麼除去經脈擴充有巨大的作用,原本可以用正統功法溫養的身體,為什麼《七死七生訣》卻有如同找死的鍛體要求?
葉不凡僅僅想到最初的“皮韌”,身體就又一次在戰慄中,冷汗直流。
運用很怪異的靈力執行方法,將丹田靈鼎內的靈力分佈於全身的面板之下,緊接著驟然斷掉意念,讓面板下的靈力成為亂流。
眼睜睜看著身上的面板被失控亂竄的靈力,如同被萬千把銳利的小刀,割裂出蛛網一樣密佈的傷口,露出些白筋、紅肉,當他還在驚駭絕倫時,一滴滴豔紅的血珠又隨即擠出了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