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顧成情緒激動地爭論道:“粟大人,您這話可就不對了!
晉王殿下這是為了咱大明好呀!
若總是拘泥於那些規矩,啥事情都幹不成了。
如今這火器改良之事,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咱大明的海防穩固了,百姓能安居樂業。
這才是重中之重啊,怎能因噎廢食呢?
您呀,可不能只盯著那規矩,不顧這實實在在的好處呀。”
而文官們則更看重朝堂制度的嚴肅性,認為任何行動都應在規矩之內進行。
即便目的是好的,也不能隨意破壞規矩。
他們就像守護著自家珍貴寶物的衛士一般,寸步不讓。
吏部尚書劉崧皺著眉頭,緩緩開口道:“顧侯爺,您這話雖有幾分道理,可規矩就是規矩呀。
若是人人都可隨意違背,那朝堂豈不亂了套了?
今日能破此例,明日就能破彼例。
長此以往,如何得了?
咱們治理這天下,靠的就是這規矩二字呀,可不能輕易壞了規矩啊。”
一時間,朝堂上爭論聲此起彼伏。
你一言我一語,彷彿變成了一個熱鬧的集市。
又似那交戰的戰場,氣氛變得格外熱烈又緊張。
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在奉天殿裡嗡嗡作響。
朱元璋微微皺眉,兩道濃眉像是兩條盤踞的烏龍。
緊緊地糾結在一起,透著幾分不悅與無奈。
他抬手輕輕揉了揉太陽穴,似乎是被這喧鬧的爭論聲吵得有些頭疼。
隨後朱元璋緩緩抬起手臂,手掌向下壓了壓。
那動作雖不大,卻帶著一股不容違抗的威嚴。
如同平靜的湖面投下了一顆定海神針,朝堂上的喧鬧聲漸漸平息下來。
大臣們見狀都趕忙閉上了嘴,眼巴巴地看著朱元璋,等待著他的最終裁斷。
殿內一時安靜得只能聽見眾人微微的呼吸聲,氣氛也逐漸變得越發微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