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區區吐蕃諸部,連一個統一的皇朝都不是,又不是大唐時期的吐蕃帝國,根本不足為懼。”
朱棡也是贊同的點了點頭。
“還有就是吐蕃之南,那一片地方沃野萬里,而且王朝內部混亂,各方土邦領主互相征伐。”
“所以拿下了吐蕃,就可以窺伺吐蕃之南。”
“就算因為隔著群山,大明不能直接設立行省管控,但也可以設立封國。”
“這樣也可以間接擴張版圖,從而實施王化。”
頓了頓,朱棡又是開口道。
朱棡、朱樉有著在大明之外建立自己版圖的想法,一直從未消停過。
關於這一點,朱元璋也是知道的。
而且,朱元璋現在也覺得朱棡說的很有道理。
畢竟一直把親王放在大明家裡,早晚會不夠分,不如在外面找一塊好地方讓自家兒子自己折騰去。
但是朱棡和朱樉有這個能力,可朱元璋的其他兒子,可就沒有這麼厲害了。
所以朱棡在地圖上找了一圈,最終相中了吐蕃以南散裝的莫臥爾帝國。
原因有三。
第一,土地萬里,地方夠大。
第二,平原連片,土地肥沃。
第三,政權散裝,實力很差。
這簡直就是天選的分家建國的地方啊,以前的中原王朝不打那裡是因為中間隔了一個吐蕃,打下來也控制不了。
但此時的大明,吐蕃已經是日薄西山,哪怕已經碎裂成了諸部,生活也是頗為窘迫,彼此之間爭鬥頗多。
而今大明兵甲充足,倉庫豐盈,正是出兵拿下的好時候,唯一不足的就是缺一個能夠穩定下來的方法。
畢竟,大明的氣候此時也不算好,雖然一系列政策推行下去,大明的糧食還算充足。
但如果是不能穩定,持續在被打下來的吐蕃消耗,也是吃不消的。
所以就需要各方政策維穩,也就是之前商討的策略。
如此一來,烏斯藏就會盡歸大明所有。
而到了那時,莫臥爾帝國,也不過是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罷了。
窮且富饒,就是他們的原罪。
當然,現在他們還不能被稱為莫臥爾帝國。
畢竟那是在明朝後期才建立的帝國,所以吐蕃之南仍然是割據不斷。
那這樣一來就更方便於掌控。
至於這個未來的莫臥爾帝國,究竟該由誰去拿下?
朱棡心中其實已經有了人選,那就是燕王朱棣。
不要看燕王朱棣的年紀還小,而要想真正掌控烏斯藏,不費一兵一卒,讓他們在內鬥中消耗。
怎麼著也得好幾年的時光,畢竟這是最好的主意,要不然就太過於勞民傷財。
說白了,烏斯藏還不配讓大明勞民傷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