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道衍這個名字,可能有人會記不起。
但是他還有一個名字,那便是姚廣孝。
黑衣宰相,姚廣孝。
幼名天禧,字斯道,法名道衍,字號逃虛老人,又稱獨庵老人、懶閣翁。
乃是燕王朱棣奉天靖難時期的第一謀臣。
後世也將其稱為妖僧。
一手屠龍之術,出神入化。
但這並不是說他擁有屠龍之力。
而是象徵性地形容姚廣孝深諳權謀策略、軍事佈局和人心把握的能力,能夠在複雜的政治局勢中運籌帷幄。
從而幫助朱棣在逆境中奪取皇位,顛覆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統治,猶如“屠龍”一般擊敗了看似不可戰勝的對手。
這也使其姚廣孝一戰成名,從此名留青史。
“那你跟孤講一講,這些出自何處?其意又是什麼?”
朱棡深深看了一眼姚廣孝,方才開口道。
“回稟殿下,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出自於金剛經。”
“其中闡述的理念,那是最根本的平等,世間萬物都可得涅槃,適用於眾生。”
“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乃是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
“乃是闡述了法界緣起、事事無礙的華嚴世界,以及一切眾生皆有成佛可能的教義。”
“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易,出自大涅槃經。”
“闡述世間眾生皆有佛性,以求佛性之平等。”
“至於妙法蓮華經,雖然並沒有明確指出眾生平等,但其全經貫穿了一乘法門的思想。”
“即一切眾生最終都能成佛,也詮釋了佛門向平等之心。”
姚廣孝思索片刻後,方才看向朱棡雙手合十道。
“不錯,總算是有個真和尚了。”
聽完姚廣孝的話,朱棡也是不由的讚歎道。
“凡一心向佛之僧侶,皆該通曉我佛之心境,一念成佛,方能不負我佛慈悲之心。”
“阿彌陀佛。”
姚廣孝並沒有因為朱棡的讚歎,而生出異樣的表情,反而是依舊雙手合十,虔誠道。
只是此言一出,圍繞在此處的大象國寺僧侶,面色皆是紅了紅。
正所謂人紅是非多,佛門能有今日之興盛,他們每日處理的事物極多。
對於佛經上面,倒是再也沒有下過功夫。
但堂堂皇家御封之大相國寺,在場的所有僧侶,竟然無一人能答出。
那此事一經傳出,大相國寺的名聲就會瞬間一落千丈。
甚至可能會引起皇室震怒,從而剝奪御封,將大相國寺貶為普通寺廟。
“佛說以慈悲為懷,勸惡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那不知和尚,你的心境是否能通曉佛祖之心境?”
朱棡的眼神之中閃過一抹鋒銳,便又是緩緩出聲道。
“貧僧參禪悟道,時至今日,也算能通曉一二,但終究不全。”
姚廣孝輕輕搖了搖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