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平安,原為濟寧衛指揮僉事平定之子,因其父早年追隨朱元璋並深得器重,後戰歿,平安被朱元璋收養並悉心培養。
成年後,平安承襲父職,並且一度隸屬於燕王朱棣,在其麾下擔任過密雲指揮使、右軍都督僉事等職務。
跟過朱棣,還想幹死朱棣,也就大將平安了。
為什麼,這位的立場,向來很簡單,那就是朱元璋,那對於朱元璋欽定的儲君朱允炆,自然也是忠心耿耿。
所以除了本質上的政治鬥爭,朱棣起兵奉天靖難以來,能讓朱棣吃癟的唯有朱允炆的核心集團。
畢竟朱允炆派出去第一位大將,名為耿炳文。
而從這裡便能看出來,朱允炆極其缺乏政治頭腦,並且腦子簡單,甚至是被建文三傻忽悠瘸了。
什麼意思?
耿炳文是誰?
朱元璋開國六公二十八侯旨意的長興侯。
父子兩代為將,都跟在朱元璋的身邊混。
後期朱元璋排列功臣榜的時候,更是把耿炳文跟徐達放在了一起的一等功之列。
更別說後期,朱元璋每有大仗都把耿炳文放在軍中備用。
直白點,監視主將。
藍玉、傅友德之類的都被耿炳文盯過。
而這妥妥的開國功臣,心腹愛將,外加機要秘書。
就這樣的人,朱元璋駕崩之前,不僅沒有安排,也沒有單獨召見,更不用說託孤之類的。
所以朱允炆死心眼啊,你爺爺沒召見,也沒跟你說什麼,你就不會自己拉攏拉攏?
難不成,以後作為皇帝,還得老朱託夢告訴你,耿炳文要重用麼?
作為皇帝,這點政治眼光都沒有?
這樣的人物,怎麼也得放在中樞參政吧?
然後,耿炳文輸了,李景隆輸了,朱允炆輸的徹徹底底。
那現在想來,朱棣能奉天靖難成功,完全是朱允炆的功勞啊。
不管是軍事上,還是政治上,朱允炆都是一塌糊塗,又怎麼能不敗?
但是現在朱棡來了大明,眼前的這個小屁孩,就得好好歸攏歸攏。
不能從這個李景隆開始起,戰神這個詞,從褒義詞變成貶義詞。
畢竟現在的朱棡,晉王朱棡,便是被譽為戰神!
“九江,有沒有想舅爺。”
就在朱棡思索間,一行人也是走進了正堂,而這剛一進正堂,朱元璋便是牽過李景隆的手笑道。
“想。”
李景隆怯生生的看向朱元璋道。
“臭小子,想舅爺怎麼不進宮,看看舅爺。”
聞言,朱元璋卻是面色一板的看向李景隆道。
對此,李景隆的頭縮了縮,不覺間流露出一絲拘謹。
“陛下,九江”
見狀,李文忠則迅速將目光投向朱元璋,準備開口。
只是李文忠話還未說完,便是被朱元璋的聲音冷不丁地打斷道:“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