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李天明要娶杜鵑那次,李學成做主,沒給李天明姥姥家打招呼,因為這個,李學工還差點兒和李學成打一架。
“日子定下來就去信了,姥姥姥爺過來,還有兩個舅舅,三個姨,擺一桌就夠了!”
寶安縣和永河縣離得遠,交通也不方便,從那邊過來的話,公交車的車票就要不少錢了。
“行,你姥姥家那一桌,到時候上瓶裝酒,不能失了禮!”
兩家雖然已經很多年沒來往了,但李學工和李學農兩人都念著二嫂張翠娟的好,自然不能怠慢了二嫂的孃家人。
“剩下的就是咱村裡人,大家沒那麼多講究,上散白就行,還不要票!”
李學農在心裡盤算開了。
雖說去年賣野物賺了不少錢,但是,蓋這新房,差不多也把李天明的家底禍禍得差不多了。
婚宴的席面只要面子上過得去就行,沒必要充大頭。
“等會兒我去趟大旺家,讓他幫著拉個選單子,依我看,到時候上四涼四熱就行,有四個葷菜就夠好看了!”
李學工聞言開口道:“再添一個熱菜,一個湯,這是天明的臉面,都知道他的日子好過了,別讓人說閒話!”
“那行,就這麼定了,我等會兒就去找大旺!”
大旺是學字輩的,和李天明一家的關係不算近,也不算遠,年輕的時候在縣城學過廚,村裡誰家辦喜事,都請他掌勺。
“魚就用葦海的,到時候給村裡交錢!”
“接親去哪接,小宋孃家在海城,我看就在知青點兒吧!”
“我看行,到時候借村支部的腳踏車,讓天生他們都跟著一起去。”
“村支部就兩輛腳踏車,太少了點兒吧!”
“不怕!讓學慶找找鎮上的學國大哥,多借幾輛,也壯壯門面!”
放在日後,接親的頭車最差也得保時捷,有些講究的,直接安排勞斯萊斯,後面的車隊,賓士都只能算是標配。
可在如今這個年頭,能用腳踏車去接親,已經是很有面子了,很多人家都是借村支部的馬車。
李學工和李學農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婚禮的事一一被定了下來。
李天明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聽,偶爾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
“我看差不多了,回頭讓你三嬸兒、四嬸兒,帶著二蘭子她們過來再給你歸置歸置,對了,請誰過來鋪床?”
鋪床的喜婆子也是有講究的,必須找一個全和人才行。
要上有父母、下有兒女、夫妻恩愛、兄弟姐妹和睦的有福之人。
石淑玲的父母不在了,方豔梅沒有閨女,都不合適。
“就找學慶家的。”
“也行,天明,你看還有沒有錯漏的?”
兩位叔叔已經考慮得很全面了,就算李天明上輩子活到80多歲,也未必能這麼周全。
“沒了,沒了,就按商量好的辦。”
事情定好了,兩人分頭行動,李學工去村支部套車,順便找李學慶商量借腳踏車的事,李學農去找李學旺拉選單子。
“哥!還有幾天擺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