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半個時辰過去,城下近半將士脫下衣甲,留下馬匹和武器,離開隊伍,剩下萬人左右。
抉擇過後,留下的便是要加入宋軍的將士。
而後,主將攜四名親信入城,向李參軍、陳將軍呈上兵符將印,正式歸降太谷城宋軍。
主將入城,甘做表率,屬下將士自然沒有太多逆反情緒,畢竟他們都是為了吃飯,為了活命。
整個受降過程十分順利。
歸降的普通士兵打亂既有編制,重新整編,一部分充進了宋軍編制,一部分仍由歸降的將校統領。
至於他們留在營中的糧草物資,則全部搬進太谷城中,全部物資整合之後,宋軍便具備了北上太原城的勢力。
但要不要北上,何時北上,他們還得等待上級的命令。
在此之前,他們能做的除了留在太谷、祁縣練兵,便是派遣以營為單位的部隊,將太原府南部其他州縣全部佔據。
先前為剿滅太谷、祁縣亂民,各州縣原本就不多的兵力幾乎全部被調集過來,此時各地基本沒有多少兵力,可以說它們都是空城。
大軍派出幾天後,各地陸續傳回捷報。
兵鋒所至,不費吹灰之力,各州縣便先後宣佈歸附大宋,重新投入大宋治下,尊宋廷詔令,守大宋法度。
歸附的各州縣官吏官職不變,待遇不變,而糧倉縣庫暫歸宋軍看管,以防糧草物資流失。
北定八年七月二十七日,太谷縣宋軍接到軍令,要求他們五天之內北上,與剛剛進入太原府境內的宋軍北伐主力匯合,接管太原城。
七月二十九日,太谷、祁縣等地留下三千軍隊,由李參軍統領,其餘兵力在陳將軍帶領下,北上與北伐軍主力會合。
八月初三,陳將軍率領整編後的近八千軍隊,在太原城南邊五十里處與北伐軍主力相遇。
當晚,全軍在太原城四十里外紮營。
隔日,全軍五萬餘人分前、中、後三軍,直上太原城。
八月初四,北伐軍前軍入城,從夏成傑手中接管太原城,中軍、後軍在城北紮營休整。
當天晚上,各軍統制官、主將於城內帥營議事。
“諸位,此次北伐河東,殊為不易,好在太原府、忻州有朝廷暗中佈置的兵馬相助,我們北伐大軍才能兵不血刃,順利來到太原城。但拿下太原城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要收復整個河東,並協助川蜀大軍收復關中,而後策應朝廷收復燕京。任重道遠,望諸位再接再厲,再立新功,報效朝廷!”
“辛大人,恕末將冒犯,從潞州、遼州入太原府,道路曲折,行軍尚且困難,更不用說糧草物資供給,正因為如此,我們未能調集更多兵力來太原府。而以這點兵力便要收復北邊的忻州,南邊的平陽府,還要南下關中,東出燕京,實在不切實際,非我等能力所及,末將以為應當穩紮穩打,先據守太原府,待更多兵力和糧草物資到達,再集中兵力南下或北上,不宜四面出擊。”
辛棄疾話音剛落,便有統制官提出異議,與會的其他統制官似乎也各有心思。
“辛副帥,末將也以為我們該在太原府休整一段時間,待後續糧草運來,再行北上或南下較為合適。若是我們在河東根基未穩,貿然北上或南下,被平陽府或忻州過來的金軍抄了後路,我們數年準備便要功虧一簣。末將覺得,我們應該分兵據守太原城和介休,至少要等三個月以後,再發動攻勢較為合適。”
不等辛棄疾回應,馬上另有統制官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