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三仔,你下過南洋多次,你說說看。”楊叢義見無人贊成,稍稍有些心虛。
葛三仔負責在第一艘船上導航,在整個船隊中,他的崗位重要性,不言自明。
他想了想,才小心翼翼的回道:“有北風時,海上不會有大風大浪,海船也比較安全,只要帶的物資和淡水夠,一氣南下沒有問題。航線其實比較固定,船隊只要減少停靠的次數,就可以節省時間,縮短行程。我們這麼大的船隊,每停靠一次至少得七八天才能重新出發,像在占城或真臘,我們這樣的船隊,一旦停靠,沒有一個月根本不可能重新離港,要是不順,時間更長也有可能。
我覺得楊大人的主意很好,北風過不了多久就會消失,一旦沒有北風,馬上就有南風,刮南風的時候時不時的就有大風,大風一起就船毀人亡。所以,南風一起,船隊就沒辦法再南下,如果能節省時間,沿途不停,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應該可以到三佛齊國。”
“沿途不停,船隊這麼多人,吃喝怎麼解決?”
江愷道:“黃大人,從泉州離開前整支船隊已經攜帶一年的糧食,其他物資也都很充足,之前在廣州又補充了一些,吃用之事大人不必擔心。還有隨船攜帶的淡水,節省一些,一個月不用補充也是夠的。”
黃琦也樂得分兵,既然航線安全,物資吃用不愁,那就沒什麼可擔心的,隨即笑道:“戴大人,既然如此,你我就兵分兩路,你出使,我南下,到三佛齊國再匯合。船你可帶去三艘,兩艘戰船,一艘海船,三艘船隨你出使如何?”
戴驄一聽這話就笑了,只聽他說道:“出使南洋諸國,自要宣揚我大宋天威,區區一條海船怎麼夠,不過若是腳下這艘,本使倒還可以勉強接受。”
黃琦笑道:“戴大人,這艘船你就別想了,它是整支回易船隊的主船,重要的人員物資都在這艘船上,怎麼可能跟你去出使。若嫌船少,顯不出戴大人的威風,那便再給你兩艘海船。不過海船裝載的貨物都有記錄,不要少了才好。”
戴驄道:“五艘船也是勉強,不過也不是不能接受。天朝上國來南洋小國,多少也得賞賜他們些東西,少了東西記在朝廷的賬上,回去補給你就是。”
“回去補?那我到南洋還做什麼回易?上百船物資全給戶部,我回去好了?賞賜絲綢不得多於一千匹。都是邊荒小國,朝貢來的都是無用之物,不必給他們那麼賞賜。”回易物資可都是回易督造處一點點採購來的,要用來賺錢,不是運幾千裡給他拿來送人的,黃大人說的斬釘截鐵,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
戴驄說不出話來,環顧一圈,在座的幾乎都是黃琦的人,全部參與了回易督造,他確實沒有隨意支配這些物資的權力。
“好,那就請黃大人調撥給本使三艘海船兩艘戰船。本使明日便要出使安南。”此話說完,戴驄起身而去。
等戴驄一走,黃琦便問道:“楊參軍,你何必要跟戴驄去淌這灘渾水,蠻夷之國,不尊教化,不知道會有多少危險。你對南洋、西洋天竺等地瞭解頗多,若有閃失,這回易船隊何去何從都是問題。不如換個人人去?”
楊叢義道:“大人不必多慮,戴大人久居官場,想來也不會將自己置於危險之地,下官只是陪同戴大人出使,盡宣威軍的本份。況且人員有限,能派誰去?至於南洋西洋的航線,大人也不用擔心,葛三仔去過多次,到天竺完全沒有問題。大人在如果先到三佛齊國,就在那裡安心等待一段時間就是,下官也會催促戴大人合理安排行程。”
黃琦也無法,出海以後,他能依靠的就只有眼前這幾人,任何人離開,他都覺得少個幫手,心裡就空落落的。楊叢義這麼一說,他心裡才稍稍有些寬慰。
隨後眾人又針對南下之事做了一番長談和討論,等所有事情都理順,眾人對直接南下三佛齊國信心大增。
經過討論,最終決定海船四十四、四十五、四十六,戰船三號、五號,共五艘船隨戴驄出使,一千宣威軍由楊叢義統領。
諸事議定,眾人隨即散去。
甲板上楊叢義、湯鷽憑欄眺望。
“北方還是草木枯黃,瓊州卻是綠意盎然,南北差矣之大,真是令人驚歎。”湯鷽望著蒼翠的遠山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