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不錯不錯!趙常侍真不愧為朕的得力干將!”劉宏不住的點頭稱讚,趙忠的確會辦事,評定之人極少,不會浪費太多官職空缺,同時調的官職又不會太重要。
趙忠也是一笑道:“都是在陛下身旁耳濡目染所學。”
劉宏對這馬屁極為受用,把奏章遞給小黃門轉交趙忠之手道:“就按你擬定的這麼去辦吧!”
很快官職遷調的命令下發,一眾官員都看出了趙忠此舉的意義所在,皆嘆宦官權勢日漸壯大,若不順從,早晚無立足之地。而一些力圖剷除宦官的大漢忠臣此刻只覺心灰意冷,無力匡扶國家社稷。
傅燮接到的是前往漢陽郡任太守的調書,原太守蓋勳因身體抱恙而辭官,說是抱恙實際上是怒其不爭,刺史楊雍根本就不是個當刺史的料,縮在冀縣之中整日無所事事。
冀縣外不遠的望垣都已被胡人劫掠,仍舊是無動於衷!
而隨張溫駐軍長安的孫堅兩日後也接到了調書,竟是接替傅燮入朝中為議郎,官職倒是升遷了,可心中難免有些不自在,他更愛行軍打仗,做議郎實在不是很擅長。
況且天子不聽群臣諫議久矣,這議郎也只形同虛設。
洛陽之事也暫時告一段落,三月尾聲之時,劉靖遣往江陵傳信之人終於轉回。
“王刺史如何回覆?”劉靖著急問道。
“回稟世子,王刺史已接下此任,卑職到江陵時王刺史已然募兵欲發往江夏平叛。”
“好!”如此一來,有王叡對付江夏趙慈,劉靖也好留存實力,待時機一到便馬踏涼州。
南郡雖與江夏郡比鄰,可中間大江大河,發大軍前行,速度略慢,待王叡斬得趙慈之首時時間已是六月暑天。
“世子,好訊息!”荀彧走進來道。
“什麼好訊息?”劉靖起身出迎道。
“王刺史已將敵將趙慈斬首,江夏郡叛軍已除。”荀彧說道。
“好好好!如此一來,是不是可前往涼州?”劉靖詢問道。
“如今南陽軍士三萬,兵刃、甲冑俱是上乘,士兵操練日久,只待世子一聲令下即可出武關赴三輔之地。只是近半年來漢軍駐三輔未有動作,而叛軍已返涼州沒了聲響,怕是趕赴涼州一事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荀彧說道。
現在兩方人馬態勢都很明瞭,涼州金城郡已完全與朝廷斷了聯絡落入賊人之手,其餘涼州各地皆有盜賊、胡人作亂,涼州刺史部早已無力討賊。
朝廷大軍亦在三輔休養生息,都是在等糧食!待今年秋收後可能就會見分曉。
此時若是劉靖上稟前往涼州平叛,朝廷很有可能會否決,朝廷同意即代表朝廷會調發兵刃、甲冑,負責一應吃食。
若是朝廷真有此心,何不遣張溫等大軍攻涼州,若朝廷不應,則需自行供給後勤一應吃食,屆時大軍行至涼州,從南陽郡調糧餉,路途遙遠,恐怕不用等叛軍來攻,自己就會消亡。
“文若之意再等上一段時日?”聽得荀彧語中遲疑,劉靖問道。
“主要還是糧餉問題,去歲涼州、三輔皆是饑荒,我軍前往平叛,想要沿路協餉幾乎是不可能,朝廷去歲大軍討賊,只怕餘糧也不多。而南陽郡路途遙遠,鞭長莫及,依我之見秋收之後再議此事。”
荀彧剖析出形勢下的利害之處,劉靖不由得道:“就依文若之言。”
這一等就等到了新年......
秋收後涼州與朝廷之間竟保持了沉默,雙方人馬好似罷手言和一般。
劉靖與荀彧如今勢力尚小,只能趁勢而為,大勢未起自然不能輕舉妄動,再次選擇了觀望。
待到初冬之時,荊州武陵郡蠻夷又起叛亂之時,尚未成氣候之時就被武陵郡兵鎮壓,可荊州刺史王叡是一個頭兩個大,這一年荊州境內都出了兩次叛亂,朝廷若是問責下來他可有些擔待不起。
武陵郡叛亂的同時,洛陽內,宦黨在天子面前誣陷前太尉張延,劉宏隨手將其收監處死,再一次讓洛陽百官見識了宦黨的權勢,一時之間人心惶惶,不少立場不堅定的官員都投靠了宦黨。
只有受到何進庇護的官員可倖免一時,隨著袁家袁隗的仕途生涯中止,袁家的勢力也慢慢的下了一個層級,朝野之上只剩外戚大將軍何進與十常侍為首的宦黨在互相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