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到城北安頓下來後,邊章對雍城縣令說道:“我大軍遠道而來,如今糧草有些不濟,不知縣令?”
雍城縣令心道:該來的終究還是得來。他也僥倖想過說不定這夥叛軍歇夠了就走,不會對他們怎麼樣,當邊章話出口後還是打破了他的一切幻想。
“將軍,雍城地處偏西,並不富足,哪還有什麼餘糧啊。”縣令笑著扯開話題。
“縣令,我手下人多馬多,吃不飽我可管不住他們啊。”邊章語重心長道,神態好似真的在為雍城百姓著想一般。
縣令聽在耳中,心中氣惱至極,這是明晃晃的威脅,可現在是羊入虎口,若惹得這夥叛軍不高興,雍城必將生靈塗炭。
“將軍,要不我召集百姓籌措籌措,待籌到糧食第一時間給您送來。”
“如此便有勞縣令了。”邊章笑著拍了拍縣令肩膀,不知情的人看了還以為兩人關係不錯。
大軍一連在雍城停駐了三日,給雍城縣令留出了足夠多的時間,也給他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三日以來大軍的一應吃食都由雍城縣令帶領百姓們為其解決,同時又要湊足糧食。
人的吃食反而不是最多的,騎兵戰馬的吃食才是最大的一部分。
“將軍,我縣百姓聽聞將軍要去誅殺宦官,大家都很高興,為將軍湊了幾千石糧食,還望將軍旗開得勝!”縣令一番話說得極其漂亮。
“哈哈哈哈!你是個痛快人,放心吧,此行我必斬弄權宦官,還百姓們一個清平世道。”邊章大笑著回應。
隨後帶著大軍啟程,與來時景象截然相反,雍城街面上家家閉戶,一個人影兒都沒有。
這倒是在邊章、韓遂的意料之中,來時百姓不明他們身份,沒有過多在意,此時經過了一番徵糧自然已知曉幾分身份,哪還敢在街面上亂晃。
蓋勳也在幾名羌騎的護送之下回到了漢陽郡治所冀縣,此刻擔任涼州刺史的已不是左昌,而是楊雍,在蓋勳離去後的這段時間裡,涼州刺史已更換兩次。
蓋勳初到阿陽時,與辛曾無意間談起與左昌之間不愉快的事,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辛曾連忙起奏章將左昌貪沒軍糧之事上報,經三府和天子劉宏選定後派出宋梟接任左昌涼州刺史之位。
宋梟中原人士,向來瞧不起邊塞人野蠻少識,上任後即道:“涼州人地處邊塞,寡於學術,多發叛亂,今當每戶抄寫《孝經》,以明大義。”
宋梟認為自己想出的法子實在是好,迫不及待的組織起來,並上報於朝廷。
劉宏自是氣得夠嗆,黃巾作亂之時,有一侍中向栩上奏章說,使人面北而讀《孝經》,賊眾聽後自會迷途知返,宋梟此舉與此人何異?
派出快馬加急將宋梟召回,令楊雍一道前往冀縣接替涼州刺史之職。
楊雍問及護送蓋勳轉歸的幾名羌騎方才明白了發生何事,也沒有為難幾名羌騎,任由他們離去。
“蓋長史,你這是何苦啊!”楊雍說道,親自為蓋勳卸下捆縛繩索。
“為國家計,勳死不足惜!”蓋勳道。
楊雍聽完後大受震動,將蓋勳迎進城後親自寫奏章,保奏蓋勳之功,為其求漢陽太守之位。
此時的洛陽,皇甫嵩已從冀州帶領大軍趕回,殿堂之上,劉宏看著皇甫嵩感覺心頭壓力頓時緩解了一半,“冀州牧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陛下,臣定為陛下清剿叛賊!”皇甫嵩堅定道,讓劉宏覺得更加安心。
朝堂之上司徒出列,此人竟是袁隗,朝廷大軍平定黃巾歸來之後,袁隗就讓還在朝廷活動的袁紹陸續放出訊息稱自己失心瘋已愈。
隨後三府選定宋梟接任涼州刺史,據傳宋梟乃是前司徒鼎力推薦之人,結果出了這麼大的岔子,這司徒自然做不下去,劉宏便下詔袁隗官復原職。
“陛下,老臣有一人舉薦。”袁隗老神在在的說道。
“司徒想要舉薦何人?”劉宏問道。
“臣舉薦董卓。”
此言一出,震驚四座,交頭接耳的聲音響起,要是袁隗此時不提,大家都快忘了董卓這個名字,袁隗上一次舉薦董卓落得瘋瘋癲癲,這一次還要推薦董卓,當真是不撞南牆不回頭。
劉宏眼睛眯起,他倒是忘了處置此人,估計大赦天下之時此人也一併出獄,他對董卓可沒什麼好印象,一戰葬送朝廷精銳。
“此人曾是敗軍之將,卿此番舉薦是否過於草率?”劉宏語中拒絕之意已分外明顯。
袁隗卻好似沒聽見般繼續述說道:“陛下,董卓乃隴西人士,年輕時於涼州生活,對涼州風土人情瞭解之至,曾任涼州從事大破胡人,還得到段熲的肯定,後又在張奐軍中大破羌人,此人若隨同皇甫將軍一同前往,想必事半功倍。”
叛軍主要是塞外羌人與反叛義從結合而成,說到底大部分都是胡人,而袁隗口中董卓確實有對抗胡人的經驗,且多是勝仗。
最為關鍵的一點是段熲的賞識,段熲才去世沒幾年,也是因為受到宦官的加害在獄中自殺,可他攻打羌族的功績沒人可以否認,要說誰是羌族剋星,那只有段熲能擔當這一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