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築基,《金瓶梅》
院子中,李凡正在打坐,體中真氣迴圈,遊走周天,頭頂隱隱有氣息升騰。
“調息要調真息息,煉神須煉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者也;不神之神,神乎其神者也。總要無人心,有道心,將此道心返入虛無,昏昏默默,存於規中,乃能養真息之息,得不神之神。”
這是神秘女子說過的話,消人心,存道心,達到昏默的狀態,如此才能養體中之真氣。
此刻李凡便達到了這個境界,他全身的真氣自由行走周天,整個人如立雲端,飄然而適。
修道的四個大境界中,煉精化氣只是打基礎,這個階段又稱之築基!
築好基礎之意。
此刻李凡神抱住氣,意繫住息,一股玄妙的氣息在丹田中宛轉悠揚,聚而不散。
正是內藏之氣與外來之氣交結于丹田所化成的真氣!
這股真氣平要日積月累,直至達乎四肢,流乎百脈,才能撞開夾脊雙關,緊接著上游於泥丸,旋復降下絳宮,最後下丹田。
達到這一步,體中神氣相守,息息相依,河車之路便通了,築基之效便過一半。
李凡心中低喝一聲,存於五臟六腑的真氣匯聚在一起,形成一條小河流。
小河流迅速湧動,朝夾脊雙關撞去!
人身的脊柱骨有兩處關鍵大穴,其一為命門穴,其二為夾脊穴。
當心神凝定在脊柱骨這兩處大穴內,位於肚臍正對後腰部的脊柱骨處的命門穴可以養精固氣,而位於膻中穴正對後背部的脊柱骨處的的夾脊穴則可洗心沐浴。
這兩個大穴都處於脊柱骨督脈上,是督脈上的兩個重要關口,因此通稱為夾脊雙關。
“砰!”
一聲輕響。
真氣總算撞開了夾脊雙關,一時之間,李凡只覺因為收心而形成的火燥之症頓時消除,心鏡清明。
繼而真氣上游泥丸宮,泥丸宮又名“黃庭”“天腦”,在道門之中,乃是人身之神所居住的地方,是人身之中重中之重,總攝眾神,照生神識。
真氣入泥丸宮,一時之間,李凡忽然覺得自己看見了。
雖然緊閉雙眼,卻能看到院子裡的景色,輕風吹動樹枝,黃葉落在石桌上,螞蟻在牆縫爬行,這些景色皆是清晰的映於腦海當中。
這就是築基的玄妙之處!
緊接著,真氣旋復而下降,朝著絳宮而去。
絳宮又稱之為中丹田,位於心臟之處。
《道辭》記載,中元絳宮者,乃神之舍宇。絳宮不動則精不馳,而神不疲。
真氣降於絳宮後,李凡便看到了身體的內部,紅色的心臟有力的跳動著,白色的肺翕張著,青色的肝散發著旺盛之氣,黃色的脾主調和,黑色的雙腎正源源不斷的提供精元。
李凡心中若有所悟:“難怪修道之人極少生病,五臟對應五行,五行平衡,氣息協調,自然百病不生。如此說來,只要運轉得當,剋制精光,亦可作到不洩。”
目光落在正在生產精元的腎關之上,李凡又想起了一則趣味故事。
傳說純陽子呂洞賓有三戲白牡丹的故事,其戲白牡丹曰,汝不能使我去之。
白牡丹不信,使盡功夫卻也不能使呂洞賓精.關失守。
呂洞賓三次戲之,白牡丹皆無功而返,直到鐵柺李李玄告訴白牡丹,呂洞賓精.關堅固,對峙之時,以手掐其雙腎,腎水便洩。
白牡丹聽而試之,果不其然。
李凡繼續看向那股真氣,真氣繼續下降,往下丹田而去。
這是最後的歸位時期,一旦真氣歸入下丹田,築基之路便完成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