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專業的救援裝置探測,英秀中心小學廢墟下尚存的兩名受困者,一名是小孩子,另一名是成年人。
雖然任平生並不敢確認那名受困的成年人是不是史小憐,但他現在只能期望是這種結果了,因為如果是的話,這還有一線生機。
是否能夠拯救成功,就得看國家地震救援隊與漢海市消防總隊救援隊的共同努力了。
而現場救援環境的惡劣,給這兩支國內一流的專業救援隊伍,出了個大大的難題。
在整棟建築物倒塌的底層,除了建築本身的框架之外,其他的部位都被震碎了,這些殘簷斷壁正是掩埋受災者的主要原因,也給救援隊的工作造成了極大麻煩。
不規則的水泥塊、暴露的鋼筋條,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臨時性的結構,也構成了一具充滿疑惑的陷阱。
誰也不知道這些水泥塊之間的受力情況,也不知道挪開一塊水泥之後,會不會造成其他結構的變化,會不會導致周邊的水泥塊都塌陷下來,令現場的情況更加不可收拾。
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增加了救援的難度。
但也正是這些不牢靠的臨時結構,為那些來不及逃出建築物的人們,留下了一線生機。
在這些鋼筋、水泥、混凝土之間的縫隙裡,那些幸運的人兒,能夠暫時獲得喘息的機會,能夠讓自己的生命得到延續,並等待救援的到來。
救援隊當前面對著的,就是其中一個最複雜的臨時結構。
這是教學樓的兩根傾斜的樑柱,它們在衝擊之中傾斜並且扣在了一起,正好承擔住了上方坍塌的所有壓力,而那些傾倒下來的破碎的水泥塊,卻將這裡埋得嚴嚴實實。
不過這只是表象,透過探測儀所反饋得知,這些水泥塊之中有許多的空隙,而發現的那兩名倖存者,正是出於這些縫隙當中。
只不過,由於這裡坍塌的水泥塊太多的緣故,動一發而牽全身,很容易引發二次傷害,產生嚴重的後果。
在漢海市消防總隊救援隊之前所拯救的10幾個人當中,有一部分正是因為採取救援措施時沒有預料到的變故,導致其他建築材料倒塌下來,形成了無可挽回的二次傷害。
這些鮮血淋淋的教訓,就在眼前。
所以在制訂施救方案的時候,國家地震救援隊給出的意見更加專業和有效。
按照國家地震救援隊的計劃,現場的救援人員全部被安排去周邊採伐樹木,這些木材收集來後,現場被製作成了許多木架,然後,他們十分仔細地用木架對兩根支柱間的廢墟進行了加固處理。
“這就跟挖隧道一樣,你要先確保這一段的安全,才能往下一段去探索。”
國家地震救援隊長解釋道。
“這不僅確保了自身安全,也保證困在裡面的人不會因為二次坍塌而喪生。”
包括任平生在內,在場的所有人都對國家地震救援隊的專業感到信服,也對執行好這次救援任務增添了信心。
由於要做好絕對的安全防範,所以救援隊的工作推進得很慢。
每一處的水泥混凝土都要處理掉,每一條扭曲的鋼筋都要移開,有些地方甚至還得湧上電鋸來隔斷,這都增加了救援的難度和時長。
而為了做到萬無一失,救援隊員們的動作都十分小心謹慎,每一塊水泥、每一條鋼筋,都是救援隊員們親手去搬動,去移開。
雖然救援隊員們手上都有戴著手套,但仍然被水泥的稜角和鋼筋的尖刺所劃傷,鮮血染紅了手套,和塵土的汙漬混雜在一起,漸漸凝固。
但他們沒有任何人喊疼,也沒有任何人主動退出,仍然默默無聲地處理著廢墟上的建築殘渣。
經歷了5個小時的處理,救援隊終於將外圍的殘渣清理得差不多了,也用木製框架搭好了受力支撐點,救援人員已經逼近了倖存者1米以內。
雖然已經拉近了這麼多的距離,但救援人員卻發現,接下來要前進一步的難度,要比之前費力上數十倍。
因為他們面對的是一個前所未見的複雜結構,鋼筋混凝土糾纏在一起,無法分辨分析,而留給救援人員的空間又很小,想要利用框架支撐起來,很難做到。
此時已經天色漸晚了,如果繼續去清理外圍的建築殘渣的話,一來是耗時很長,怕倖存者支援不了那麼多時間;二來是天黑之後,視線受到很大影響,稍有不慎,很可能引發二次坍塌。
兩隻救援隊商量了一下,決定暫時不動外圍的結構,嘗試一下是否可以直接拯救倖存者。
唯一的救援通道是一個僅容一人的狹小孔洞,要想探知裡面的情況,只能一個人進去,這個洞很小,以救援隊員的身材,要想進入很難。
兩隻救援隊正在討論人選的時候,任平生主動站出來請纓道:
“讓我去吧,我可以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