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李林甫 (第1/2頁)

朝中大臣對於玄宗皇帝的反應都有些不知所措,本來都準備群情激昂地大吐口水,討伐阿布分店這種太過出格的做法,可沒想到聖上竟然還有興趣親自去捧場。

如果聖上去了的話,那所謂的以聖上之名的說法就站的住腳了,而且名正言順,沒有一點毛病。

這是什麼節奏?能不能事先給些提示,各位啟奏的大臣有些懵了。

現在大唐國勢強盛,對外作戰是高歌猛進,捷報頻傳,國內連年豐收,百姓安居樂業,朝野上下對當今聖上無一是一片歌功頌德之聲,玄宗皇帝的威勢和聲望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隨著形勢一片大好,玄宗皇帝也逐漸放鬆了進取的心思,馬放南山、安枕無憂的享樂心思愈來愈濃,隨著上任宰相張九齡的歸去,朝中再也找不到一個敢於以命犯諫的直臣。

當朝宰相李林甫開口奏道:“這是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啊,既然聖上有與民同樂之心,願意與百姓多親多近,做臣子的自然應當追從,等下朝後,我專程走一趟,看看阿布分店現在準備的怎麼樣了。”

玄宗聽罷李林甫的話後,笑道:“些許小事,不必愛卿親勞,若過你真的去了,還不把人家給嚇著了。到時候你派人去看看就行了。”

朝上眾臣聽罷宰相同聖上的對話,也都明白了此事的格調已經定了下來,哪兒還有誰會不開眼再去找不愉快的,但各自都在心裡思量著聖上剛才的話中透露出來的含義以及背後隱藏的一些事情。

這阿布還真是神通廣大,什麼時候把手都伸進朝堂來了?

當今朝堂之上,名義上有左相牛仙客,右相李林甫共同執政,可牛仙客久病臥床,已經好久沒來上朝了。

另外即使他來,也像個應聲蟲似的,根本就提不出什麼建設性的意見,哪裡會是陰險狡猾的李林甫的對手。

因此當今朝事,只要李林甫發了聲,大家基本上都是三緘其口,沒人敢於提出不同意見了,因為一旦被那個像條毒蛇般的李林甫給盯上,以後的日子就難熬了。

弄不好就會被罷官勉職,更有甚著會被直接編排一個罪名,貶謫到偏遠山溝裡去也是有可能的。

眾臣又將相關事情奏請後,便被宣佈退朝了,朝中大臣三五成群的、隱隱分成了不同團伙的,開始跺步向殿外走去。

已經六十二歲的右僕射裴耀卿獨自一人,慢慢悠悠地走在殿前的大道上,一邊在想著今天朝堂上面的事情。

就衝著聖上今天的所做所為,很明顯有耽於安樂,不思進取的傾向,這樣發展下去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對百姓都沒有什麼好處,可為什麼自己就沒有直接出言提醒,為什麼自己已經淪為了今天的應聲蟲的下場?

想當年,李林甫告發嚴挺之循私,而自己卻敢於仗義執言,甚至不惜得罪那個口蜜腹劍的李林甫,那時的自己無論做什麼,都感覺內心充滿了激情和勇氣。

跟著張九齡張首相,風裡雨裡,多少的危機和磨難都敢直接闖過去。

而自從張兄故去後,自己好像也失去了人生的目標和意義,不再願意去和那幫人斤斤計較,爭奇鬥勇,做什麼事情馬馬虎虎,過得去就行,看來自己真的已經老了,至少自己的心已經老了。

想自己一生為官,不敢說曾經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可至少敢拍著自己的胸脯對別人說自己從來沒有徇私枉法過,應該可以算做一個清官了吧。

正當他在思索阿布分店即將舉行舞會的事情時,他的腦子裡面忽然滑過一道閃光,阿布?這兩天好像聽誰說起過。

他猛地想起了自己的小兒子裴即堂來,好像就是他說起過阿布的名字,這兩天裴即堂和杜家那個小子來往密切,整天把自己關在屋裡,不知道在嘀咕著些什麼?

最新小說: 大明國舅爺 三國:我與曹操互聽心聲 農門錦繡帶著空間養夫君 春秋之後 大明:我幫老婆做女帝 掌上傾華 我在三國能網購 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我自紅樓來 厭春宮 我在秦朝當神棍 綺懷 大秦扶蘇:開局起兵靖難 混在宮裡當太監 詭言戰爭 漢末小糧官 夢迴明初 嫁給皇上寵妃後 鐵血皇朝之天啟大明 籠中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