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黃金時期早已經過去,對阿三社會的影響遠沒有阿三教那麼深。
阿三教經過調整和反抗之後,與***征服者實現了妥協,並繼續生存發展,而佛教
“非暴力”的教義使教徒不可能自己拿起武器、組織群眾反抗敵人的進攻。
李永玄得知德里蘇丹國一開始對阿三教和佛教都採取斬盡殺絕的態度,眼下卻對阿三教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他不由有點失望。
只不過,他也沒有太過在意。德里蘇丹國面臨著內憂外患,不僅蒙古帝國、天國、中亞的其他***國家、遊牧民族都在覬覦富庶的阿三,而且德里蘇丹國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激烈,內亂、政變層出不窮。
在這種危急形勢下,如果繼續對阿三教實行迫害,無異於自殺,因此德里蘇丹國採取了一定的寬容措施,改變了開始時的殘暴政策,改為對阿三教徒徵收人丁稅。
阿三教群眾揹負很重的稅收,除了人頭稅之外,各項稅率都比***重。
表面上,德里蘇丹國統治著幾乎整個阿三北部,佔據阿三三分之二領土。
實際上,許多阿三王公只是在形式上臣服而已,離實質的統一還有很大差距。
即使在德里蘇丹國直接管轄的範圍內,***教也不能佔據完全的統治地位。
因為整個阿三的社會結構是以阿三教為基礎的,尤其是在廣大鄉村,沒有阿三教就無法維持統治,沒有阿三教就無法收稅。
對廣大阿三農民來說,阿三教是他們祖祖輩輩的宗教,雖然它有種姓制度等許多壓迫人民的主張,但這些主張也已經滲透到印度人的骨髓裡去了,是他們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止阿三有宗教信仰,天國也有教派,比如道教、佛教、全真教、拜火教……李永玄被天國將士百姓當成神仙崇拜,他還是比較傾向於道教的無為而治,卻沒有支援或者宣揚。
他覺得只要不妨礙天國經濟社會發展,就用不著過問。天國大軍順利攻佔潘地亞王國、曷薩拉王朝、雅達瓦王朝國王以後,李永玄並沒有對阿三教、佛教、***教教徒進行打壓。
他殺了各國王室貴族,將田地全都均分給各國的人民,收取的賦稅,也遠遠沒有之前王朝那麼重。
這些年,阿三南部各個國家互相征戰,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勞動人民的賦稅自然都很重。
打仗需要大量的人力,還會大量傷亡,種地的人自然而然也就少了。種地的人少,收到的賦稅就少,統治階級為了多收稅,只能加重勞動人民的賦稅,於是越來越重……休整了幾天,李永玄便開始籌劃出兵征討德里蘇丹國。
他派人聯絡東亙加王朝、索蘭基王國,要求他們一起出兵攻打北方的德里蘇丹國。
這兩個小國雖然勢力小,可是一起湊個十萬八萬人馬,應該不太難。與此同時,李永玄從天國佔領的潘地亞王國、曷薩拉王朝、雅達瓦王朝國王募兵,準備以雷霆萬鈞之勢掃蕩德里蘇丹國。
德里蘇丹國的領土面積一百六七十萬平方公里,總人口將近三千萬,兵力二百萬。
這些被征服、統治的地區名義上屬德里蘇丹國,實際上又分三種情況:由中央聯邦直接掌管的地區稱國有土地,主要限於德里和河間地區;由省督掌管的地區;由臣屬的印度教國王或酋長掌管的地區。
德里蘇丹國只對前兩種地區徵收田賦,對後一種地區只要求按年納貢,他們沒有全部沒收臣服的阿三教封建王公和土著酋長佔有的土地,他們仍可支配自己的領地,並享有豁免田賦的特權。
德里蘇丹國統治政策是****制度,統治者集君權和神權於一身。中央聯邦,分為三十部。
首席大臣名義上掌管各部,實際上只管理財政。他與軍部總督、宗教和司法部大臣、機要秘書兼情報大臣成為德里蘇丹國的四根棟樑。
另外還建立了行省制的地方統治體系,由***地方軍事貴族掌權。跟李永玄實行均分田地截然不同的是,德里蘇丹國將被征服的阿三國土以各種形式封賜給有軍功的***軍事封建貴族及清真寺,作為他們的軍事封建采邑領地和教產。
根據收集回來的訊息看,德里蘇丹國的民族、宗教及階級矛盾十分尖銳,人民起義和教派運動不斷爆發。
看著強大,其實內部早已經分崩離析,千瘡百孔。本來李永玄可以拉攏德里蘇丹國的封建王公和土著酋長對付德里蘇丹國,可他想了想,還是放棄了拉攏。
他不想在佔領的土地上留下特權勢力,於是決定將封建王公和土著酋長跟德里蘇丹國統治集團一起列入打擊的目標。
過完年後,李永玄糾集了南亞各國一百萬兵力兵分四路攻打德里蘇丹國。
其中東亙加王朝出兵八萬、索蘭基王國出兵五萬,他們幾乎是傾國之力。
李永玄率二十五萬天國水師、近二十萬東南亞精銳之師、南亞整編的二十萬人馬北伐,卡卡提亞王國出兵十萬、哲羅出兵兩萬隨同作戰。
自從天國、卡卡提亞王國、哲羅聯軍,以雷霆手段先後征服潘地亞王國、曷薩拉王朝、雅達瓦王朝以後,各國將士百姓都對恐怖的天國大軍敬畏有加。
面對來勢洶洶的各國聯軍,德里蘇丹國封建王公和土著酋長都嚇得要死。
他們雖然投降德里蘇丹國,可是仍然可以支配自己的領地,並且享有豁免田賦的特權,其實就是土皇帝。
封建王公和土著酋長只想保住自身的利益,至於誰來統治,都沒有關係。
他們看到數十萬聯軍出兵攻打德里蘇丹國,就想置身事外,讓雙方去打,紛紛派人去向聯軍統率示好表示只要保障他們的利益不受損害,就願意投降。
“好的很!”李永玄收到傳過來的訊息,卻是不屑一顧,直接下令攻打:“立即出兵,不管任何人,只要是敢於反抗,一律解決!”他原本就想收拾這些封建王公和土著酋長,非但沒有投降,還敢談條件,不打得他們哭爹喊娘錘出翔來,就算是手下的將士還不夠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