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莽並沒有如池翔預想的那般直接南下進入銅牛山。
蠻族歷來行事蠻橫不講道理,無論是著裝還是文明,在生活方式與他們迥異的北人眼中與未開化的野人無異。
歷來的北渡戰爭,位於大陸最北方的王朝還有宗門都甚少出手,頂多也就派出個三五個十來個高手南下意思一下,並沒有出過什麼太多的力,所以雖然天斷山脈北方的大陸面積乃多出了天斷山脈南方蠻土將近一半,但事實上,兩方實際參戰的地域面積反倒是蠻族那邊佔優。
一來,千苗之地雖然位於天斷以北,但在戰爭中非但沒有站在北方王朝這邊,還經常幫著蠻族來打北人,並不能算在內,二來,如上所言,最北方的王朝和宗門幾乎可以算是走個過場,基本上並不參戰,所以,歷來蠻族北渡被擊退,事實上都是北人這邊以少勝多。
究其緣由,便是武器和陣法上面的劣勢所致。
所以北人對於歷次入侵失敗的蠻族在心理上就慢慢養成了一種天然的優越感,認為自己比那些蠻人更聰明。
可是真正參加過兩族戰爭的人都知道,那都是愚蠢至極的無稽之談。
直來直往不過是蠻人的行事風格,兵器和陣法的弱勢不過是他們族群在蠻土天然發展所致,並不能代表他們真的就比北人笨。
相對而言,他們在大鑄魄大凝血境界上的成就,以及那些神秘而又危險多變的圖騰,對於北人來說,也是至今都無法理解的存在。
若真的比起智慧,蠻人,北人還有苗人即便會有個體上的差異,總的來說聰明程度其實都無甚差別。
蠻人,尤其是巴莽這般修煉到天紋中期境界的大能級高手,絕對不可能是個笨蛋的。
接到束蓮進入銅牛山的訊息之後他一度都非常高興,但是訊息的主人藏頭露尾不肯露面相見,在他看來就是一件十分值得思考的問題。
來說是非事,即為是非人。
對方費盡心思給自己傳遞來如此一封信,顯然是將借自己的手對付銅牛山,又或者,束蓮是被這封信背後的主人給抓走或者殺掉了,那人不願被自己找到把柄,便故意來這麼一招來禍水東引,掩人耳目。
對於巴莽來說,他絲毫不介意自己被人利用去對付銅牛山,但是他這個不介意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對方說的是真話,束蓮真的就在銅牛山!
所以從決定南下去銅牛山的那一刻起,巴莽便留了個心眼,既然束蓮失蹤的範圍是風竹山到銅牛山之間的這段距離,那麼其間的所有勢力就都擔有嫌疑。
因此他決定南下的途中要順道兒去每個勢力那裡都走一遭,而沒有直接無腦南下銅牛山興師問罪!
巴莽離開風竹山的時候走的很突然,但是這一
路上走的卻並不怎麼快,以至於後方的蠻羅帶著一大幫子的手下,走著走著,就追趕了上來。
之所以會走的這麼慢,乃是因為他走的,乃是先前束蓮離開風竹山後所走的路線,一路上,他都在希冀著能夠發現一些束蓮的蹤跡,
他也確實發現了。
束蓮本身的能力和戰鬥方式並沒有什麼特別,稍稍特別一些的,就是她眉心那一朵幽藍色花朵圖騰的禁錮手段了。
只是這些手段都不太能夠留下什麼明顯而且有高度識別性的痕跡來。
巴莽之所以能夠發現束蓮留下的痕跡,並不是因為束蓮她自己,而是因為那花斑蛇留下的痕跡實在太過熟悉,山道中大量的彩色毒霧消散之後,有一部分附著在周遭地上還有山壁之上,許多本該茂盛的植物枯萎腐爛然後死掉。
他追求了束蓮許多年,對於那花斑蛇毒素的效果清楚地不能再清楚。
一場大雨將毒素沖刷到了土壤之中,大片的植物腐爛枯死,以它們為食物的動物和昆蟲吃下去之後也會死掉,這一段連綿皆是高高山壁的南北山道之中,地上到處都是亂七八糟的昆蟲和動物的屍體。
花斑蛇上一次在蠻土全力噴毒的時候也是與這一般無二的場面。
既然花斑蛇在這裡噴出了自己的毒霧,顯然是作為主人的束蓮遇到了棘手的敵人。
另一邊山壁上的人形坑洞和地面上滾落的大石都清楚明白的證明了這裡先前發生過一場激烈的戰鬥,而且束蓮顯然就是在這裡與別人戰鬥之後才消失掉的。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巴莽如何能不知道那個給他寫信要他去銅牛山尋找束蓮的訊息乃是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