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上的爭議,在整個長安城內的人都在爭議王浪軍實行風暴計劃的爭議中,顯得無足輕重。
這一刻,整個世界似乎沸騰了。
人們爭相傳導王浪軍的仁義,一度激起了民眾的熱情。
沒辦法,受惠的人是民眾,沒法不興奮。
這就像是天上掉餡餅,被餡餅砸到頭上,肚子還餓著,要撿餡餅飽肚子麼?
這個問題恐怕只有書呆子才會過問吧?
相反,書呆子也找不到理由拒接這種好事吧?
至於君子不吃嗟來之食,見鬼去吧。
因為這是天上掉餡餅,新舊貨幣的更換,還不要錢的更換,你不要等著餓死啊?
更別說這種紙幣象徵著新時代的民眾的身份。
沒有紙幣,不用紙幣就是國賊,奸細。
那麼書呆子還會拒接紙幣麼?
顯然不可能拒接了。
所以這是大勢所趨,不容拒絕。
不過呢,此時的王浪軍並不好過啊!
“浪軍,你的紙幣風暴發動了,現已風靡長安,你高興了?”
長孫汙垢坐在鱗波亭西側的石墩上,淚流滿面而朦朧的看著對面的王浪軍問道,滿是悲泣。
說話都帶打顫的。
心顫,心累啊!
這一刻,長孫汙垢能夠體諒到李二的心該有多麼痛?
這是在心上割肉啊!
拋開更換貨幣是帝王上位的權利,專利不論。
單憑實行紙幣風暴,也就是在逐步削弱李二的民望,威信,存在的意義。
再加上紙幣上展示著王浪軍與狄韻的人像,每時每刻都在被民眾觸控,敬仰,羨慕,崇拜,與日俱增著民望。
長此下去,哪裡還有李二的影響力?
特別是李二阻止不了這種紙幣的發行,其心該有多疼?
長孫汙垢生出兔死狐悲的悲情,感同身受的替李二向王浪軍索要說法。
雖然長孫汙垢心裡明白,王浪軍是在為民眾謀福祉,是在救人,是在算計一切心懷叵測的人。
嚴格來說沒錯。
而且還是殺敵保民,推行新政,為民造福的和平使者,無冕之王。
這個榮譽,王浪軍當之無愧。
但是李二就該為王浪軍犧牲嗎?
與李二一道打天下的功臣,也該為王浪軍犧牲嗎?
倆公主加長孫汙垢自己也該為王浪軍犧牲嗎?
問心無解,那就找王浪軍這個當事人討說法吧?
王浪軍端坐在石墩上,挺腰蹙眉看著皇后母女三人淚眼婆娑的模樣,心裡也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