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電子產業幾乎就是個大天坑。
無論是液晶面板還是晶片產業,從來只見超大規模的資金投入,並未見到有相當效益的產出。
從曾經名聲赫赫的上光電到持續發力的金陵熊貓,每個電子製造企業都曾經靠著國家的鉅額補貼有過一段幸福時光,然後又相繼沒落,只能等國家再撥一波款。
在這兩家企業之後,真正有些作為的應該是京東方和天馬,他們還算是一定程度上跟住了彎彎和棒子國的步伐。
上光電在陳大佬一系列的人員落馬之後就一蹶不振了,金陵熊貓生命力算是比較頑強,就是一直在持續的燒錢,並未看到有相應產出。
陳明亮這次組織的考察團專家不少,但是他們對於技術在行,對於經營並不一定行,因此陳明亮並不打算參考他們的意見。
陳明亮自己對這些企業的未來和行業趨勢也並不瞭解,他對於是否接手面板廠充滿了疑慮。
根據樸素的體量和產量進行排位,“蘇州有達”目前在液晶面板行業的產能排名全球第一,老郭說的這家電子廠排名第二,不過要是再加上老郭的那兩家公司,加在一起是能夠排名第一從而完成反超的。
考察團從深城出發先到佛山,再延續到甬城,陳明亮一直都在想要不要接手這些個工廠。
這些工廠人是比較多,但是前景怎麼樣很難說。
他專門問了一下當前這家電子廠的員工人數,不算太多,3萬多人,因為金融危機已經裁員2萬人了,後續可能還會接著裁員。
談到收購,對方給的條件也很寬鬆,而這家公司確實也沒有什麼負債。
當然,淨資產也不多,土地是國家的,真正重要的其實還是人,這些固定資產說不值錢就真的不值錢。
陳明亮的顧慮也是人。
因為這家公司的管理人員全是彎彎人。
其實這是彎彎企業的通病,他們的管理人員幾乎都是彎彎人。
大陸員工並不是能力不行,但是他們職位並不高,很容易就遇到了天花板。
灣灣人壓根就不給他們機會,在彎彎的企業裡面,能夠做到課長級別的都算鳳毛麟角了,要是做到經理或者處長,那真的需要天人之資。
這也是國內同型別企業成長迅速的原因,因為他們背靠這些公司,挖人相當方便。
比如,華為就是靠著鴻海挖走了大量的人。
當然,只要有錢,想組建一個成熟的團隊也不難,要不然,中芯國際是怎麼離開臺積電而發展起來的呢?
其實,這些個電子代工廠本來是想讓渡給老郭的,但老郭並不是很想接手,因為他明白,未來的液晶面板將會更加難做,不如及早脫手。
不過對於這些陳明亮是不知道的。
他只知道,未來的電視將會非常便宜,而且是LED的天下,而車載屏,裝置屏對於TFT,LCD的需求量雖然不小,但是脫離了蘋果華為等公司,也將很難成為氣候。
買或者不買,都是一個問題。
考察的最後一站就是甬城。
這已經是陳明亮第二次到甬城了,上次是去普陀,來這裡算是路過,這次是來正經考察的。
甬城的主城區很小,但是郊區很大。
&nbs>>
【暢讀更新載入慢,有廣告,章節不完整,請退出暢讀後閱讀!】
p; 除了面積超大的鄞州之外,還有兩個衛星區,分別叫做振海和北輪,名字很怪,不過都在海邊,地理位置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