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不用。」
高工抬頭,發現這些生物管道的方向,是一個個小型母巢。
這對應的,應該是"超級生物模式3"的功能。
超級生物模式3:生物培養,在母巢內部孵化新型生物體,效率1000,成功率300
在這些"小母巢"內部,培育著高工的各種"生物外掛"。
這些"外掛"既非五臟六腑、也非骨骼皮肉,奇形怪狀。
這是從"生物外觀"的角度。
但是從生物計算機的角度,這是顯示卡、是cpu、是主機板。
沒錯,這些生物硬體,都是從高工身上克隆出來的。
將這些拼起來,就是一個效能極強的,70版本的生物計算機。
湊齊兩套,正好給小婦女和葉大蘿莉更新換代。
當然了,雨博士也曾想過其它更有效率的方式。
比如說,給高工的生物體植入一個人工胎盤,懷胎九月,直接生出一臺"整機"出來。
不過這個想法被二女果斷拒絕,她們不想多一個有血緣關係的計算機父親。
後來雨博士又想,改造高某人的生殖系統,從胎生改造成卵生,這樣,高某人就可以像某個短笛大魔王一樣,一口一個"主機蛋"。
這個想法被高工嚴詞拒絕,這個世上有一個鯤之子就夠了,不需要第二個了。
最後,經過各種方案的考量,最後決定使用眼下這種,單個外掛的克隆培育。
這個過程中,瓦爾特家族的克隆技術也幫了不少忙,拿出了不少成熟的解決方案。
這也是碳基文明優於機械文明的地方。
各種效能強大的硬體,不需要透過複雜的機械打造,生下來就行了。
比如說,種下一顆3060顯示卡,長出一顆3060顯示卡。
撫養一張4070顯示卡,生出一張4070顯
卡。
當然,只有強大的生物體,才能做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普通的生物硬體克隆,能做到本體是張4070,生出個3060,就已經很不錯了。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