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超光速飛船來說,衡量它航行能力的標誌,不是速度,而是續航能力。
一些高階別的超光速飛船,能夠持續航行一個星系、甚至一個星系團的距離,才從維度之中躍遷出來。
擁有這種續航能力的飛船,就是最頂級的超光速飛船,因為你幾乎打擊不到它的本體,畢竟它處於空間風暴、維度屏障、宇宙隧道的三重包裹之中。
殲星艦雖然也是超光速飛船的一種,但它的主要科技樹點在‘大型能量炮發射’上,在‘超光速航行’的科技點上,它是最弱的那款。
按照這幾個月的航行狀態,每航行二分之一的星璇,大概是一個‘恆星系’的距離,它就不得不停下來釋放空間風暴。
這個持續時間為3天。
隨著殲星艦一點一點嵌入現實之中,周圍的環境開始模糊,一些周圍的小型星體開始崩解。
非常巧合的是,殲星艦出現的位置,正好位於一場‘隕石雨’的正中央,大量的碎片雲覆蓋了所有人的視野,鋪天蓋地,四面八方,無所不包。
這並不是巧合,事實上,在前幾個月中,每一次‘停船’,或多或少的,都會遇到這種宇宙異象,不是小規模的能量風暴、就是星球碎片的隨機撞擊;根據船上的星體環境檢測系統,在幾十光年外,有一顆超新星發生爆炸,重元素混合著各種星體物質,在數個星璇範圍內,製造了一場小規模的宇宙災害。
而對於太空物種來說,這種宇宙災害並沒有什麼影響,只是一場雨而已——宇宙雨。
但對於現如今的玩家來說,這種級別的宇宙災害,能夠在瞬息之間,秒殺他們全部,其威力強度,大概相當於一場無窮無盡的,傷害過萬的能量射線洗禮。
而空間風暴的出現,卻正巧在‘宇宙雨’之中,製造了一大片真空地帶,空間的分解,不僅分解了周圍的星體,也分解了周圍的能量射線。
太空船周圍擠滿了玩家,對於這種範圍的宇宙異象,都是嘖嘖感慨,表示漲見識了。
“這玩意要是落在咱們星球上,那估計星球就沒了。”
“星球不一定沒,但星球表面的生物基本就全涼了。”
“那可不一定,如果這個星球上的科技點出了外太空防衛技術,比如給大氣層鍍上一層能量膜,那就能擋住。”
“這可不是一級文明能夠開發出的技術,至少也是2.5級文明,才能擁有的科技。”
“話說什麼是2.5級文明,這玩意還有小數點的?”
“2.5級文明,按照星際社會的說法,便是踏入成熟期的行星系文明,它的標準是文明三件套,‘星球體表開發工程’、‘大星體能量儲存技術’、‘星體防禦圈’;一般能做到這三點的二級文明,就可以將非宜居星球改造成宜居星球,這樣成功之後,就代表著該文明進入星際移民階段。”
一個機裂星玩家賣弄著他從黑市中聽到的‘知識’。
“在星際社會之中,‘宜居度’是衡量一個星球環境的標準,一般而言,宜居度在50%以上的星球,就已經能夠適合90%以上的星球物種,而要想完成50%以上的宜居度,必須點亮‘星球體表開發工程’,而能夠點亮這種技術,就算遇到了這種宇宙災害,也能夠迅速恢復過來。”
“而且如果有‘星體防禦圈’技術,比如在大氣層裝上一個防禦罩,那這種級別的射線攻擊,也能夠擋住,有了這種技術,就擺脫了裸裝星球的稱號……”
老玩家們喋喋不休,而新玩家們,則聽的興致勃勃。
這可是新版本的內容,在星球版本可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