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不同原名叫譚不語,那是當年老佛爺身邊的貼身護衛,自幼練就了一身拳腳功夫,跟著老佛爺甚至在國外上學。
當年的老佛爺身份尊貴,身邊的護衛都是從小就選出來的,一個個都身手了得,他譚不語只是其中之一,也不是其中身手最好的一個。
可就是因為他的機靈,他才能一直跟著老佛爺,成為老佛爺身邊最忠心的屬下。
回國之後,國內的動盪不安,讓老佛爺選擇了從事商業,當時她的手下就只有這幾個忠心的侍衛和老僕,這些老人已經上了年紀,都被老佛爺帶在身邊。
反倒是這些年輕人,老佛爺希望他們能自己做出一個選擇。
這些年輕人,自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過任何選擇的機會,早早的就被安排到老佛爺身邊,成了她身邊最忠誠的護衛。
可一場動 亂之後,她已經沒有了當年尊貴的身份,這些人也沒有必要在跟著她了。
自己今後要如何生活,都沒有一個保證,何必在讓這些人跟著自己,也不想再耽擱他們了。
可這些侍衛,一個個死心眼兒一樣,死活都不願意離開,無奈之下, 老佛爺只能答應他們,自己南下之後,只要站穩了腳,馬上就通知他們過來匯合,但誰要是真的在這邊發展不錯,或者在這邊落地生根了,也可以不過去。
這個譚不語就屬於是後者,當年他一個人留在燕京城,不管是什麼工作,他都肯幹,反正他有一身力氣,而且當年還在國外生活過,也算是不錯的資歷,很快就在燕京站住了腳。
只是他一直沒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他一直都在等著老佛爺的訊息,就等著老佛爺一個信兒過來,他隨時都在等著要趕過去給老佛爺效力。
可惜這一等就是將近十年的時間,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葉正浩的招工啟示。
後來的那段時間,他漸漸的也忘記了老佛爺的事情,只是想著八成老佛爺已經忘記了他們這幫人。
他也只能一心給葉正浩辦事了,反正他就只有一顆忠心,只要是個值得託付的老闆,跟誰都沒有區別。
可這事情就是這麼巧,就在他死心塌地給葉正浩辦事,已經漸漸的得到了葉正浩的信任時,當年一起的兄弟找上了他。
說是老佛爺已經在也濱海站穩了腳跟,當年的老夥計,大部分都過去了,就連不少兄弟雖然已經娶妻生子了,依舊帶著家裡的人一起前去投奔了。
這個兄弟也是為了找他,這才晚了幾天。
聽到了老佛爺還想著這幫老兄弟,譚不語當時心中五味雜陳,說不出心裡究竟是一種什麼感覺。
既有欣喜,又有點悲傷,自己等了這麼多年,老佛爺沒有忘了自己,按說他應該是放下手上的一切,第一時間趕去濱海,繼續效忠舊主。
但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已經在葉氏集團這麼多年了,對於這裡的一切也有了感情。
尤其是葉正浩這些年,對他也真的不錯,就好像親弟弟一樣。
要是葉正浩現在事業順風順水,沒有什麼仇家,他走了也就走了。
可這個時候,偏偏又是個多事之秋,葉氏集團發展太快,在外面樹敵不少,還有個高人出現,硬是逼著葉正浩退位,逼著他住在小院子裡,敢出來就要他的命。
這個人譚不語一直都在找,可找了很長時間也沒有查到什麼訊息,只是知道這個人身手遠在他之上。
葉正浩沒有辦法只能住在了小院子裡,公司這邊交給了他的大兒子,原本還想指望他能在公司裡幫一把。
不然也怕葉桐一個人壓不住公司裡的這幫牛鬼蛇神,要是這個時候走了,葉桐恐怕根本就支撐不住。
當年葉正浩畢竟對他有知遇之恩,能混到現在的身家,少不了葉正浩的幫襯,他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
無奈之下,他只好親自給老佛爺解釋,希望能給他一點時間,等他將這邊的事情都處理好,在回去效忠舊主。
對於這件事,老佛爺並沒有責怪他,畢竟他是個重感情的人,這件事他也沒有做錯什麼。
只是叮囑他一句話,希望他今後不管跟在什麼人身邊,一定要將這個人看清楚,不要跟著走錯了路,還不自知。
其實老佛爺怕的就是身邊這批當年的侍衛,憑藉自己的身手在外面助紂為虐。
至於這些人是不是還願意回到她身邊,她已經不是那麼在意了,珍惜的也不過就是他們之間的情誼。
老佛爺的提醒,譚不語記在了心裡,這些年,一直輔佐葉桐,不只是坐穩了葉氏集團的位置,同時也在改變葉氏集團在外面的形象。
在這一點上,譚不語其實更加欣賞葉桐而不是葉正浩,當年葉正浩是對他有知遇之恩,所以有些事情,他雖然看不過眼,但也是沒有辦法。
他知道葉正浩是個什麼樣的人,別說是他的話了,任何人的話,葉正浩都聽不進去,剛愎自用的同時,也有著唯我獨尊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