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喻山水》練習
(一)讀《論語》,識成語
1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5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6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9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0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11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2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3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4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15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6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1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8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9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20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1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2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3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24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25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26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闢之,不得與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