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山見勢不對,拉過三個妮兒,仔細的叮囑了起來。
第一,安全第一。
第二,見縫插針的學習文化。
第三,見勢不對,趕緊回家。
三個妮兒一一作了保證,王青山才皺著眉頭回了家。
王越本來還笑話王青山擔心太多,可到了省大,王越才知道,不是王青山擔心太多,而是自己考慮得太少了。
學校不但要組織勞動,第一節課學的居然還是喊口號。
而且是印地語的口號,三呼萬歲什麼的。
後來由於太難,只好作罷。
不過,給王越造成的心理陰影,一時半會兒的,怕是無法抹去了!
王越並不知道,工農兵大學生這個帽子,還會持續在他的心裡留下陰影。
以後選拔幹部,很多地方都有限制使用的規定。
當然,這都是後話。
王青山回到家裡,第一時間把所見所聞彙報給了自家媳婦。
知道這個世道艱難,卻在經歷過後,才明白艱難到了什麼程度。
劉玫重重的嘆了一口氣,找不到任何詞語來勸慰王青山。
兩口子相對無言,氣壓不是一般的低。
這不是誰一個人的不幸,一家人的不幸,而是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的不幸。
王青山和劉玫的情緒不高,離開了五妮的瑩瑩也蔫蔫的,整個家裡一下子烏雲密佈起來。
徐國平老爺子受不了這樣的低氣壓,開始加快了給袁勇找媳婦的步伐。
別說,還真給他找到了。
楠木村有戶姓楊的人家,家裡兄弟仨人,前前後後開了七朵金花。
現如今,七朵金花齊齊待嫁,愁煞了老楊家。
徐國平老爺子託了吳媒婆,許了一筆聘禮,好容易把第七朵金花楊七妹給袁勇定下了。
袁勇這未婚妻是有了,可成親這事兒,卻不能一蹴而就。
嫁漢嫁漢,穿衣吃飯。
娶了媳婦,總不能讓人睡橋洞不是?
擺在袁勇面前的頭等大事,就是住房問題。
好在袁勇這麼多年了,多多少少也有點積蓄。
大青山的地皮不值錢,袁勇也沒有那麼多講究,在王青山家旁邊劃拉了一小塊地,學著王青山的樣子,修了三間石頭房子,住房的問題好歹算是解決了。
徐國平老爺子和唐寶、方誌,也都跟著袁勇住進了新家。
只不過,吃飯還是跟著王青山和劉玫一個鍋。
劉玫也跟王青山說好了,今年暫且這麼過著。
等到入冬分糧的時候,還得給王大江打聲招呼,掰扯開來。
他們沒把對方當外人,可袁勇家媳婦怎麼想,他們卻是不知道的。
親兄弟明算賬,免得以後鬧矛盾。
王青山也稍微跟徐國平老爺子透了個口風,老爺子皺了皺眉頭,沒有多說什麼,算是預設了!
&n。妙書屋.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