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算是為數不多的幾次見面,周顯睿也明顯的發現了。
如今的這位生母自打做了西宮太后以來,似乎言行舉止不但越發強勢了,就連心胸氣度上,似乎都不在那麼賢德大氣了。
不過一想到陳後這幾十年裡,一直長期受到薛後的壓迫,如今揚眉吐氣性子強勢些到也算不得什麼大事。
可是眼見得陳後如今不但親自跑來奪權,更是對一直盡心輔佐他的蕭瑾萱,言語裡充滿了敵意和忌憚。
當即周顯睿那剛正不阿的性子,也使他在難忍耐下去了。
“母后,瑾萱不是外人她是朕的妃嬪,希望你下次不要在說出那般傷人的話。其次後宮最為混亂的時候,瑾萱尚且都能鎮壓打理清楚。如今薛後雖然蟄伏,但對方絕不會一直這樣下去,只有瑾萱才能應付得來對方。在這一點上無論是母后還是襄平全都難以做到,因此關於瑾萱執掌後宮的事情,朕是不會聽由母后的安排,所以您若無事就即刻回宮去吧。這裡是御書房哪怕您已經貴為太后,也斷然不該經常來這裡。”
對於周顯睿這個兒子,陳後其實在做良妃那會,就左右不了對方的決斷和主意。
不過自打晉封西宮太后,覺得自己的身份已然今非昔比的陳氏,這才失了分寸,以為周顯睿定然不敢忤逆她的話。
但瞧著這個親生兒子,不但沒有一絲猶豫的就回絕了她的要求,更是在言語裡斥責她有干政的嫌疑。
當即心裡的的確確是********為了後宮安危著想,並且想將實權收到皇室手裡的陳後,被周顯睿這一頂撞,不禁猛然站了起來,更是怒極反笑的說道:
“這還真是兒子大了不由娘啊,那蕭瑾萱算什麼皇家人,對方都和顯御攪和在了一起,人家才是有了夫妻之實的一對。顯睿你竟然還口口聲聲將這樣的女子視為自己的妃嬪,這要傳出去會叫人恥笑你的。其實母后沒有的別的意思,只是瑾萱那孩子的確太聰慧了,她的籌謀心機有時都叫哀家覺得可怕。你將執掌六宮的權利交給這樣的一個人,哀家是擔心她被權利迷住了眼。到時對方若真成為了第二個薛後,在和手握兵權的顯御聯手,睿兒母后是擔心你的皇位不穩,為何你就不懂哀家的一片苦心呢。”
可是聽完陳後這一番所謂的用心良苦,換來的卻是周顯睿更加的不能理解,以及失望不滿。
就見得周顯睿忽然一指自己穿在龍袍下的心肺處,接著便滿眼認真的看著陳後,接著用毋庸置疑的口吻說道:
“母后孩兒真不知道你為何會對瑾萱的成見那麼深,您別忘了若不是對方將閻羅淚讓給了兒子,我周顯睿如今甚至還躺在病榻之上,您也成為不了今日的西太后。還有顯御他是朕的生死兄弟,雖然我二人的確是同父異母,但七弟是你一手拉扯大的,難不成母后連對方也信不過了嗎。其實無論是瑾萱還是顯御,他們都沒有變,真正變的人是母后您。孩兒知道瑾萱是什麼為人,更清楚她若非是為了幫朕,根本就不會繼續留在後宮之中。因此六宮大權交由對方打理,朕才最為放心。”
周顯睿的性子耿直不阿,明帝在位時這位父皇若是政務處理有欠妥當時,他都會直言不諱的指正出來。
因此這會換成陳後,哪怕對方的確是他的親生母親,但周顯睿可不是愚孝之人。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他可不會因為彼此是母子關係,便唯唯諾諾的遷就陳後。
而也是因為周顯睿這種極具主見公允的性格,也是明帝最終沒有選擇最愛的兒子周顯御,反倒下詔傳位給了周顯睿的真正原因。
畢竟明帝清楚,這個剛正做事嚴謹的第五子,他所具有的性格是為了合適成為一代明君的。
很顯然明帝的眼光和遠見是正確的,而在看這會的周顯睿,在將自己心裡的想法,和對陳後的告誡盡數直言不諱的講出來後。
當即眼見得上朝的時間也快到了,周顯睿本就不是為了兒女私情,耽誤政事的人,所以在向陳後躬身行了一禮後。
周顯睿便即刻轉身,在一眾宮人的隨行下上朝去了。哪怕這會陳後的臉色都氣得鐵青一片,但仍舊是沒能留得住對方的腳步。
眼瞧著周顯睿都離開御書房有一會了,陳後卻仍舊被氣得站在原地不住的揉著胸口。
做為對方的心腹宮婢,湘芸姑姑這會趕緊上前扶住了陳後,然後擔憂的勸慰對方還是趕緊回衍慶宮,繼續留在御書房也是無濟於事。
可是聞聽得這話,陳後卻甩開了對方的手,接著臉色極為難看的她,便即刻說道:
“湘芸咱們去昭陽宮,顯睿如今做了皇帝,便敢忤逆我這個生母了。哀家到也想瞧瞧,那蕭瑾萱執掌六宮,是不是也不將我放在眼裡了,咱們這就過去會一會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