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周顯御心裡的恨,明帝比任何人都清楚,其實何止是這個兒子想殺了薛後,就是明帝自己,若非要顧全大局,穩住朝堂,他又何嘗不想殺盡薛家人,為自己死去的摯愛報仇。
因為當年將皇甫映月逼上絕路的,正是薛後和她的父親薛丞相。
那個時候,在前朝薛相鼓動文臣,集體死諫請旨欲殺柔妃。而在後宮之中,薛後也脫去鳳袍,一身素服跪於御書房前,逼著明帝廢去柔妃封號,將對方打入冷宮,以正宮規。
因此皇甫映月,最後會縱身躍下皇城,確實可以說,是薛家人逼她走上這條絕路的。
而從那時起,周顯御便埋怨明帝,沒能保護住自己的母妃。更為了這位父皇,沒有懲處薛家人,而失望憤恨不已,十多年過去了,如今他們父子間的這個心結,仍舊沒有解開。
前塵往事,又歷歷在目,明帝深吸一口氣,將心中再次被勾起的,對柔妃的那抹思念強自壓下,這才再次轉過身來。
“御兒,你心裡怪我,父皇都清楚,我不是要責怪你莽撞行事,只是怕你樹大招風,引來薛家的報復迫害,我已經失去了你的母妃,再經不起失去你了。”
將眼中的擔憂斂去一些,明帝又皺著眉,耐著性子繼續問道:
“今天為何要傷了惠妃,御兒將你這麼做的理由告訴我,若那惠妃真的膽敢害你,父皇會替你了結掉她的。”
明帝在其他諸位皇子眼裡,或許是位及其嚴格的父皇,彼此間的關係,甚至君臣之禮要遠大於父子之情。
可是在面對周顯御的時候,明帝卻只是一位慈愛的父親,甚至於他當著對方的面,向來不會自稱為朕,只是如尋常百姓一般,以我自稱,由此也能看出,對於這個孩子,明帝到底是多疼愛有加了。
而在說周顯御,雖然對明帝這位父皇,這些年他的態度,都是不冷不熱,甚至還有些故意疏遠。
但這些都是當年的心結所致,對於這位父親,他還不至於混賬到無理頂撞的地步。
因此眼見明帝問話,周顯御還是在撇了撇嘴後,不情不願的說道:
“那惠妃根本就是該死,廢了她的右手,已經算是便宜她了,連我周顯御的人,她也敢動。我可不像有些人,連自己的女人都護不住,誰敢傷了我的女人半分,我就必然叫她加倍償還。”
周顯御這話說的到不假,那惠妃之前用指甲,弄傷了蕭瑾萱的手腕,因此他便直接割開惠妃的手腕筋脈,來為蕭瑾萱報仇。
而惠妃膽敢給蕭瑾萱飲用毒酒,他就直接把毒酒,強行灌進對方的嘴裡,叫惠妃自作自受,自食苦果。
至於明帝,心中已經將周顯御出手的原因,想了千萬種出來,可他卻萬萬沒有想到,對方如此的惱怒,真正的原因竟會是為了個女人。
這個兒子,因為年幼時的那段陰影,向來不與女子親近,這點明帝心裡清楚的很,因此這些年他雖心急,可也沒逼過對方成親。
如今眼見周顯御,竟是為了心愛女子,才與薛後爭執起來的,明帝非但心裡沒有生氣,反倒還有幾分欣慰的說道:
“看來良妃的眼光確實不錯,父皇真沒想到,這顧家小姐竟這般和你心意,我的御兒竟然為了她,衝冠一怒為紅顏,看來御兒的心,是真的被對方俘獲了。”
明帝自身就一生痴情於柔妃,雖是帝王,可也是世間少有的痴情之人,因此或許任何人,都覺得周顯御因為一個女人,而和後宮之主的薛後相爭抗衡,簡直就無異於是個瘋子。
可明帝卻覺得自己這個兒子做的很好,而且頗有他的作風,當即別說責怪了,心裡這會更是為周顯御能尋得佳偶,而欣喜雀躍不已呢。
可是周顯御一聽,明帝竟將他愛慕之人,錯當成了顧清歌,當即就想到了,最近讓他煩的不行的賜婚一事,在望向明帝的眼神,可就充滿悲憤了。
“我說老頭兒,你別在那亂點鴛鴦譜了行不行,那顧清歌我九歲時就認識她了,若真的喜歡於她,還能輪到你賜婚,我早就將她迎入王府了,一提起這事我就來氣,你可知因為這道賜婚,我都被萱兒拒與千里之外了,現在都不知道該怎麼挽回了。”
一聽這話,明帝不禁愣住了,但隨即他就反應過來,周顯御話裡說的究竟是何意思了。
“御兒難道說,你傾心愛慕,不惜與薛後翻臉也要守護的女子,並非是顧清歌,而是另有其人不成,那你母妃為何卻將顧家之女的畫像,送到了朕的面前,父皇還以為你是應允的呢,如今我已在群臣面前當眾賜婚,若想收回旨意,這可就有些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