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戴宗業、汪梓欣,還有一些行業內的人士。
今天會議的主題是,商量《抬花轎》的發行和排片。
戴宗業請來了一個資深的電影人,由他主導這次會議,然後蘇澄和戴宗業做最終的決定。
這是一個類似於職業經理人的角色,專門負責電影的後期和發行,據戴宗業說,他是花了高薪才把這個人才給挖過來的。
不過直到現在蘇澄還不知道他叫什麼,只知道他姓蔡。
《抬花轎》的初步攝影已經拍完,演員全部殺青,現在就只剩下了剪輯和後期,這個是戴宗業的活兒。
至於發行,就走傳統的院線上映,過了保護期以後,打包賣給影片播放APP,獨家或者廣告分成的模式。
現在的問題是排片檔期。
再過一個半月就是新年檔,是一年之中影院流量最高的時候,只要片子不是太爛,都能賺到錢。
“蘇總,我已經找幾個州的主要城市要了最好的廳,不過檔期這塊,可能排不到最好的。”
蔡經理能做到的不只是一個方案的策劃,還有他背後的人脈資源,這也正是他值高價的原因。
放映廳分很多檔次。
數碼、鐳射、3d、普通。
檔次不同,觀眾的觀影體驗也就不同,能在院線要到最好的放映廳,能極大的提高電影的上座率。
不過,最好的日期就沒法做了。
畢竟陣容、導演、成本擺在這兒。
再加上是新年檔,很多大成本的喜劇、科幻都會接連上映,《抬花轎》這種驚悚恐怖的電影,必然要給這些電影讓路。
初一初二不爭不搶,初三初四也沒有好的時間段,基本都是上午和凌晨。
凌晨還好一點。
誰上午去看電影啊!
在蔡經理的經營下,勉強拿到了初五初六的黃金段檔期。
“蘇總,排片這個事兒,不需要太擔心,如果咱們的上座率高,院線也會隨時調整的。”
“現在有一個突發情況,我不得不彙報一下。”
蔡經理頓了頓。
“原本定在初五初六的檔期也拿不到了,只能拿到初七初八的檔期。”
一聽這話,戴宗業立馬就坐不住了。
“什麼?不是說好的初五初六嗎?”
初七以後,大家都開工上班了。
有的單位,初五就返工了。
哪兒還有功夫看電影啊?
春節檔之所以流量大,就是因為大家都返鄉回家陪家裡人,看一次兩次電影在情理之中。
最多看三場電影吧。
要是放在初七上映,這還能叫新年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