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怡把自己憂愁的原因,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蘇澄。
其實很簡單。
就是家長之間的互相攀比,比誰有錢,比誰有地位,比誰更厲害,更牛逼。
他們也不想想。
身邊還有孩子呢。
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正是培養三觀的黃金階段。
任由這股奢靡攀比之風蔓延,在無形之中得教壞多少小朋友?
這群家長也太不省心了!
原本是親子活動。
但在吃飯的時候,卻變成了成年人的擴充套件人脈的社交場所。
一點也沒把孩子放在心上。
蘇澄聽到這個原因以後。
猛的一怔。
他知道,自己為女兒選學校,真是選對了。
一般的老師,只會跟著那些家長捧他或者匡玉成的臭腳。
而宋詩怡則不同。
她仍然把孩子們放在第一位。
這才是合格的教師。
蘇澄當即給出了自己的承諾:“宋老師,你放心,我絕對不會再理匡玉成了,更不會跟他再鬥氣。”
“接下來的幾天,你讓我怎麼幹我就怎麼幹,怎麼能配合你的工作,咱們就怎麼來。”
宋詩怡聽到這話,對蘇澄的好感度大增。
像這樣通情達理,對錯分明的家長,實在少見。
雖然也有和匡玉成比較,但心思總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萌萌爸爸,你能配合我,實在太不易了。”
“我們沒有必要去和人爭鋒鬥豔。”
“我們經常教育小孩子不要攀比,可是大人們呢?”
“不是比自己的手錶,就是比自己的車子,要麼就是想方設法,展現自己的社會地位。”
“就這樣,還想教育小孩子,自己都沒做好榜樣,怎麼教育?”
宋詩怡這話,也就能跟蘇澄說。
換了匡玉成,她可能都不敢說出來。
“萌萌雖然是半路進來的插班生,但在班上卻很受同學們喜歡,我覺得肯定是你這個當父親的教育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