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實際上盧良驥能拿得出手的資金更少。
單單出了個六百萬的價格,就把盧良驥給唬住了。
“鄭總沒賣咱們的面子,不知道是怎麼跟盧良驥達成的交易,但我推斷肯定不是全款。”
“沒想到,盧良驥現在賬面上就五百萬左右啊。”
“咱們六百萬買下萬海號,在翻新和維修的時候,找一下熟人,還能省下來不少,綜合下來不虧錢,還小賺十幾萬。”
“但這對於新正船塢,確實一個致命打擊。”
一家新辦的航運公司,前期最缺乏的不是訂單,而是貨輪。
只有貨輪的噸量,才能說明你這家公司的運輸能力有多少。
貨輪越多,能載的貨物就越多。
從而也更能證明這家公司的實力,給公司帶來正面影響,從開啟正迴圈。
就連老船王倒閉的航運公司,把船都賣的差不多了,還剩下了大大小小十幾艘貨輪。
可見貨輪對於一家航運公司的生命力。
一艘貨輪,如果不出什麼意外的話,基本上這輩子都要給公司辦事兒。
除非碰上特殊情況,否則基本上不會出手,變賣。
對於盧良驥來說,先把貨輪的數量搞上來,噸位搞上來,那才是頭等大事。
像航運公司破產重組這種事,百年也難遇一次。
這對新正船塢來說,是一個機會。
這艘船雖然貴了點,但好好修一下,對於公司的運輸能力,是一個巨大的提升。
兩萬噸。
足足能頂得上七艘三千噸的貨輪。
“六百一十萬!”
在拍賣師即將落錘的時候,盧良驥又咬著牙,出了一口價。
張天茂見狀,不慌不忙地又開始舉牌:“七百萬!”
七百萬!
什麼樣的人,會花七百萬買一艘二手的破貨輪啊!
這已經遠遠超過了這艘貨輪的本來價值。
就連助拍嘉賓,都已經收手,不再對這艘貨輪抱有任何幻想。
每一件拍賣品,賣家都有一個理想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