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飛揚說自己虧錢,那必然是不可能的。
儘管這兩年經營上出了一些問題,但之前可是賺的盆滿缽滿。
可以說,鄭飛揚除了公司裡的這些船以外,還有別的資產。
房子、車子、手錶都要計算在內。
這就是傳統企業家的通病。
他們的計算方式一點也不客觀。
總收入減去材料,人工,保養維修等成本,其實已經是一筆非常客觀的利潤了。
但這種老闆,還得減去自己預計的收入。
就好比說,往年一直賺100萬。
今年突然只賺了20萬。
在別人眼裡,那就是少賺了一些。
可是在鄭飛揚的眼裡,那就是一毛沒賺,還虧了八十萬。
鄭飛揚是個生意人,前些年賺的盆滿缽滿,後面才被一些小型航運公司搶佔了市場。
蘇澄原本以為,鄭飛揚會急著出手這批船,儘快換成現金。
但經過簡短的接觸,蘇澄發現自己想錯了。
鄭飛揚沒有表現出任何的慌亂,不慌不忙地跟盧良驥商量價錢。
想要從這種人手裡撿漏,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兒。
人家寧願泡在水裡,也絕不可能低價出手。
值得一提的是。
在整個談價的過程中,鄭飛揚始終對盧良驥還有他都客客氣氣的,非常謙遜,完全沒有船王的架子。
要知道,這種人物,蘇澄之前可是八輩子都搭不上線,現在卻能跟他泡在一個池子裡洗浴。
很多商業大佬都特別喜歡在洗浴中心談生意。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家都把偽裝脫下來擺在對方的面前。
沒有錄音裝置。
更沒有心機和防備。
新船的價格在330~350萬一艘,二手市場上一艘三千噸的貨輪也要230~250左右。
而盧良驥和鄭飛揚談到的最低價錢是220萬一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