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麻基本上已經成熟,麻皮是已經能夠用來搓繩子之類的東西的。
將玩過的麻的麻皮拿回部落,是部落裡的成年人對這些孩子們的要求,同樣也是允許這些孩子們用麻鞭子玩的條件。
自給自足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忙碌。
因為你所需要的任何東西,都需要自己動手去完成。
就跟現在的青雀部落一樣。
穀子的收割基本上已經進入尾聲,從這個事情之中稍稍的解放出來的眾人,並沒有怎麼休息,就又投入到了其餘事情之中。
在這些事情之中,最為耗費人力的就是紡紗織布。
部落裡的女人們,隨身帶著一個小巧的籃子,或者是手提袋,裡面裝著已經漚過並且捶打過的麻線,手裡拿著線陀螺在這裡紡線的情景,是極為常見的一幕。
這樣的工作,從未成年的女性,到已經老的女性,就沒有不會的。
長很多事情都是一開始做的時間比較新鮮,長年累月的一持續下去就不成了。
人們只會從中感受到濃濃的枯燥。
生活之中沒有什麼容易的事情,也沒有太多的風花雪月,看似自由,其實並沒有太多選自的餘地。
為了生活,為了日子能夠繼續過下去。
說不得多好,但不會變得更差的過下去,哪怕是覺得枯燥乏味,人也需要持續不斷的去做這些事情。
這就是生活。
韓成坐在這裡,看著白雪妹在這裡一下一下的用線陀螺紡著用來織布用的麻線,哪怕沒有參與到其中,單單是坐在這裡看,他就已經從其中感受到了濃濃的枯燥。
再回想一下部落裡眾人一下一下的重複著動作進行紡線的事情,頓時就給了他一種部落裡的人,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根本就不是人,而是化身成為了一個機器!
關於紡線,部落裡的人也進行了一定的改進。
比如改進過線陀螺的形狀,也對進行紡線的麻的纖維做了一些特殊手段的處理,令其更加的適合紡線。
但到了現在,也一直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部落紡線的速度與之前的時候相比,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這種提升是有一定限度的,並不夠顯著。
面對這種情況,自己是不是能夠做些什麼東西出來,以此來解決部落裡的人,所面對的難題?
韓成坐在這裡思考著。
這樣的念頭升起之後,韓成的心中立刻就有了答案。
這個答案就是機器。
用真的機器來取代人,讓機器來做應該由機器來完成的、需要大量重複進行的工作。
嗯,比沒得感情的殺手還要沒得感情的機器。
製造真正的、脫離線陀螺這種原始紡線工具的機器出來,韓成早就有過這樣的想法。
但一直沒有將之付諸行動。
一方面是因為他自己對這些事情沒有什麼過多的瞭解。
另外一方面則是一直以來他都有著諸多的事情需要忙碌。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則是他覺得經過部落慢慢的發展,眾人對紡織以及其餘事情的瞭解不斷的加深,技術積累越來越多,終究是能夠突破這些限制的。
但現在看來,部落能突破這些技術是能夠突破這些技術,但這個時間可就有些感人了,不知道要經過多長的時間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