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真他媽的該死,這些大腹便便的政客們,不在華盛頓好好待著,來前線對我指手畫腳,真令人討厭。”
奧馬哈城內,剛剛擺脫那些令人厭惡的議員們的北軍總指揮麥克萊倫罵罵咧咧道。
“真想用我的靴子狠狠踹這些肥豬們的屁股!”
戰事爆發之後,很多精明的議員們意識到前線是他們進行政治作秀的絕佳秀場,拖家帶口來到前線進行觀戰。也有少部分議員則是抱著看熱鬧的態度來到前線的。
議員們最初更熱衷於前往的前線是東部核心地區的弗吉尼亞前線,由於前往東部弗吉尼亞前線的議員們太多,且弗吉尼亞前線距離首都華盛頓本來就很近,沒有什麼新鮮感。很快便有議員另闢蹊徑來到西部的內布拉斯加前線觀戰作秀。
這給麥克萊倫平添了很多麻煩,早就忙得焦頭爛額的麥克萊倫不僅要滿足國會老爺們合理的、不合理的要求,還要保護這些國會老爺們的人身安全。
至於那些國會老爺們所說的他們以身作則來到前線會鼓舞前線將士們計程車氣更是無稽之談。
當這些議員們穿著考究的禮服,在扈從們簇擁下纖塵不染地出現在蓬頭垢面的大頭兵們面前,並對大頭兵們指手畫腳,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打擊前線士兵們計程車氣,而非鼓舞。
麥克萊倫身邊的高階軍官們默不作聲,他們對這些來到前線添亂的議員們的態度和麥克萊倫一致,恨不得馬上就將這些國會老爺送走。
不過他們也清楚麥克萊倫也就逞逞口舌之快,假若這些國會老爺們把他們肥碩的屁股貼到麥克萊倫臉上,麥克萊倫舔還來不及呢,更不用說用軍靴招呼他們了。
“閣下!梅森將軍回來了!”
麥克萊倫正心煩意亂之際,一名中校走進了他的辦公室,向他彙報梅森已經來到奧馬哈的訊息。
“哦,該死!梅森這傢伙居然還有臉回來!整整一個旅,我還專門給他調撥了一個裝備新式大炮的炮團,兩個步兵團!他坐擁三個堅固的堡塞,居然連兩週都堅持不了!”聽到梅森這個名字,麥克萊倫更是火冒三丈,他大吼道。
“讓梅森滾過來見我!”
卡尼要塞群的失守,極大地壓縮了麥克萊倫軍團的戰略縱深,接下來奧馬哈這個邊疆重鎮將不得不直面西軍兵鋒。
顯然,這種情況是準備尚不充分的麥克萊倫不願看到的。此前麥克萊倫願意狠下心給梅森擠出一個炮兵團,兩個民團的原因也是希望梅森能為他多爭取一些時間。哪怕是梅森只堅持兩個月,麥克萊倫也認了。
在麥克萊倫的計劃中,他能夠用兩個月的時間對3~4萬民動員兵完成編練,讓這些匆匆應徵入伍的北方市民和農民具備一個現代士兵的基本素質。
一旦他的部隊整編完成,他的部隊和西軍之間的質量差距將大大縮小。屆時不說在正面戰場擊潰西軍,至少他有信心穩住戰線,立於不敗之地。
雖說麥克萊倫年僅35歲,是一名非常年輕的聯邦將領。但他卻是聯邦中為數不多行事穩重,用兵謹慎的將領。
和多數聯邦將領的盲目樂觀不同,到奧馬哈赴任之前,麥克萊倫就認真分析研究過西軍。
他得出的結論是西軍職業化程度很高,裝備精良,實戰經驗不遜於南軍,匆忙動員起來的北軍哪怕是有2倍左右的兵力優勢短期內也無法在正面會戰中擊敗西軍。
當然,西軍也有短板,那就是受限於太平洋鐵路的運力和後勤,就算是舉整個西部之力,西部方面能夠在中部邊疆地區投送的兵力上限比較低。對於這個上限的數字,麥克萊倫給出的估算是8萬。
而西軍人弱點則是北軍在中部戰區的優點,畢竟東部地區為奧馬哈提供後勤補給的難度遠比西部地區為北普拉特河谷提供後勤補給小得多。
可恨的是梅森交出的答卷是僅僅只在卡尼要塞群堅持了兩週,這和麥克萊倫的心理預期相去甚遠。他的計劃被梅森的迅速潰壩完成打亂了。